? ? 這周依然是在“有效利用麻吉星進行音樂創編課程"上下功夫,每個年級都有了明顯的進步,雖然從音樂專業的領域來看,學生們所創作的旋律大多數都還停留在“不悅耳”“沒有規律”“不和諧”的情況,但是他們對如何創作出一首動聽的樂曲上有了極大的興趣。本周在保證教材教學和藝術節排練的前提下,我一定會抽空進行旋律編創課程。
? ? 初次嘗試使用麻吉星進行音樂創編課的時候,學生們的旋律編創停留在每個小組只創作一個樂段(4個小節),隨著他們對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變成每個創作一個樂段。每個學生都急于向全班展示自己所創作出來的旋律,每當展示一條由學生自主創作出來的樂段,我和同學們都需要反復核對節奏型是否有誤?有否按照調式進行?因此,有時候無法把每個人的旋律都在一節課上展示出來,那么,這個時候“搶權”與“挑人”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幫手。就如同學唱課一樣,搶權是自告奮勇向老師和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挑人則是讓同學們相互學習,并及時為同學找到不足。最后,當一條完整的樂曲乃至一首完整的樂曲被學生們創作出來,再讓他們自行學唱自己所創編的曲子。經過三周對音樂創編課程的打磨,學生們對小學階段所需了解的節奏型、音高概念、音樂感知已基本掌握。
? ? 不論任何類型的音樂課在傳統意義的音樂課堂上都顯得非常吃力,甚至很難達成在一節課之內就讓全班編寫一首完整的曲子。而現如今有了信息技術麻吉星為音樂課堂的加持,學生們不僅能夠在一節課程40分鐘內憑著團隊合作能力編創出一首“班歌”,還有足夠的時間讓每位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還能夠互相評價。音樂課以審美為核心,注重體驗與感受,信息技術的出現為這一音樂教學理念指明了路徑,找到了音樂“生本”課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