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周的麻吉星課堂教學,我的則重點在于小組合作互學進行樂曲創編。以創編一首四個樂段,每個樂段四個小節的歌曲為基礎,每組同學分得一個樂段的創作機會,規定使用學習過的節奏型和音符作為創編材料并進行樂曲創編。開啟倒計時15分鐘,同學們小組合作的不亦樂乎。倒計時15分鐘結束,每個小組所創作出來的樂段被我拍照上傳到麻吉星上,我領著全班同學開始學唱由他們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旋律,再由其他小組對這個小組所創編的樂段進行評價,整個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每位同學都渴望聆聽到別人創作的旋律,讓學生們更為期待的則是四個樂段拼接成一首完整的樂曲,他們把它定義為“班歌”。
? ? 把合作互學落實到位,由于每個樂段都出自不同小組的手,因此其他小組也許對別的小組所創作的樂段的旋律、節奏、情感表達不夠熟悉,所以我讓同學們進行相互教學,教授其他小組的同學們熟唱自己小組所編寫的旋律。一首“班歌”變由此產生。
? ? 我反思:現如今的教育觀一直強調以生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發揮。慷慨地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才能有機地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課的興趣、使學生們真正熱愛音樂,并提升音樂審美的過程。因為在音樂課堂上得到了創作自由,所以有許多同學不甘于創編素材的局限,開始主動想要學習更多的節奏型、和不同風格體裁的樂曲,甚至有同學提出想為全班每一個人創作一首歌曲,還要為其填上歌詞。本周,我嘗試使用的合作教學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麻吉星的“搶權”“挑人”一直是我堅強的后盾,為我的每一節課保駕護航。在藝術節將要來臨之際,每個班都在緊鑼密鼓的排練著節目,搶權和挑人能讓我輕而易舉的發現班上沒有跟上排練進度的同學。音樂教師熟練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在使學生的音樂才能和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