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勒布的《黑天鵝》是一本關于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的書。“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第一只黑天鵝的出現而崩潰。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這本書用充滿哲學的思辨和淺顯易懂的實例,從歷史、統計、人性、心理等角度深入淺出的揭示了人類思維的誤區和成因所在,說明了“黑天鵝”的邏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
這本被經濟學家視為顛覆時代的著作,盡管褒貶不一,但我們仍能從中獲得很多改變自己思維模式的啟示。這種啟示不僅僅體現在金融投資領域中,也體現在生活的智慧中:用一種不太神秘的觀點看待神秘的未知。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我永遠不可能知道未知,因為從定義上講,它是未知的。但是,我總是可以猜想它會怎樣影響我,并且我應該基于這一點做出自己的決策。其實這也是應對“黑天鵝”的正確態度。從這本著作中,我們應該學到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視一切存在為理所當然。把握黑天鵝帶來的機會,采取應對策略,并從中受益。
本書所謂的“黑天鵝”事件,通常滿足三個特點:稀有性(小概率,出乎意料),沖擊性(產生極端影響)和事后可預測性。
我們未來的社會,風險和不確定性極有可能成為生活的常態,成為一個“黑天鵝”社會。小到個體生活,大到社會事件,都無所不受“黑天鵝”的影響。那么在“黑天鵝”常態化的社會作為個體如何更好的生存,作為政策制定者如何更好的決策,就成為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事。
1、 個體如何應對未來生活
生活中,隨機性隨處可見,人們總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便是精于算計的專業人士,也難保不被隨機性愚弄。其實,我們所看到的事物與真正存在的事物之間是存在偏差的。作為無法站在全知視角看待他人言行的人類,我們不應該就明顯可見的事實結果而武斷下結論,而應該多想想你不曾看到的可能性和意義所在。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這種不可知的未來,并作出積極回應。人生中,我們不能改變到來的“黑天鵝”事件,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和態度,從而更好的生活。
(一)合理分配快樂與痛苦,獲得幸福感
本書作者認為,人性決定我們的幸福感更多取決于正面情緒出現的次數,而不是某次正面情緒的強度。我們的不幸感則符合相反的情形:在一個短暫的時期里經歷全部痛苦勝過在很長的時間里分散這些痛苦。也就是說,好消息不需要大,常常有就好;而痛苦再深,也最好縮短延續時間。因此,要過快樂的生活,你應該盡可能平均分配這些小的“積極影響”,常常使自己活在“幸福感”之中;對待痛苦,哪怕再大,也不要讓它對你造成持久性的影響,要時刻告訴自己:忍一下就能過去。或許我們不能改變命運給我們帶來的幸與不幸,但我們可以改變對待命運的態度,改變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讓自己更多的充滿幸福感。
(二)在思維中避免從眾,確定自己的標準
本書作者認為,在無法捉摸的隨機性面前,不能達到別人對你期望的成功,而是要有自己的標準。也就是說,在現實中,適當從眾有利于個人識大體、顧大局,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但是,盲目從眾會弱化自我意識,束縛獨立思考,扼殺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避免思維從眾,需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冷靜樂觀的態度,抵制外在的不良誘惑。如果你確定了自己的標準,你對自己的生活會有大得多的控制,你的生活也就有更多幸福的可能。
(三)正確對待命運,不怨天尤人
世界充滿隨機性,本質上無法認知,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命運束手無策。本書作者主張,在這個“黑天鵝”隱伏的世界里,應該著手于力所能及的事情,沉著應對生活中的意外。“你永遠不可能掌握隨機性,你得關注那些你確實能夠施加影響的事情,而不必為那些不受掌控的意外事件庸人自擾。生活充滿意外,但不能因此改變沉著、優雅的生活態度。”
當我們在遇到負面“黑天鵝”事件時,要學會輸得起,而且要學得快,學得明白。克服錯誤的最好辦法是精通錯誤之處。“只要你不對徒勞無功的狀況感到失望而放棄,某種成果就會突然冒出來。”
同時,要善于抓住一切機會,或者任何像機會的東西。機會很少,比你想象的少得多。你必須把自己置于它的影響之下。許多人在好運降臨時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降臨。努力工作,不是做無聊的事,而是搜尋這些機會,并盡可能擴大它們對你的影響。
所以,在對待命運的態度上,我們不要總是怨天尤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自己的運氣沒有別人好。世界在運氣分配上有那么不公平嗎?本書作者認為運氣即隨機性,它甚至是比智慧更公平的東西。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允許小人物在成功的希望前等待時機,但是前提是,你需要練就抓住時機的慧眼和慧根。
作者認為,“我們很容易忘記我們或者本身就是極大的運氣,一個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個極大的偶然。”請記住,你就是黑天鵝。這樣,我們應該盡可能的珍惜自己存在于世的這一機遇,好好對待自己,充滿自信的生活,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
二、政府如何實現正確決策
“黑天鵝”事件所影響的到的社會事件不勝枚舉,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就是很好的例證。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在惡性黑天鵝事件到來時束手無策,恰恰相反,我們迫切需要更加穩定強健的體系,建設一個對錯誤有充足抵抗力的社會。因此,作為決策者的政府,應該具有在不可預測性下做決策的積極方略。
(一)充分認識負面“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負面“黑天鵝”事件發生的非常迅速,未預知到事件可能對現存的一切造成極其惡劣的破壞。負面“黑天鵝”事件表明,毀滅比締造要容易和迅速的多。這也警惕決策者:過去的經驗不一定可靠,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比我們認識到的要更為復雜,不能總是依靠經驗來作出判斷,而是要不斷的在當下的環境下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
(二)完善應急決策機制
在應對公共突發性“黑天鵝”事件的過程中,政府應逐步建立健全社會性的應急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公共突發性事件發生時,要快速啟動公共突發性事件應急體系,迅速選擇適合特定情形的應急預案,迅速調動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形成一個有條不紊?權責分明的應急管理機制。在應急管理公共突發性事件過程中,政府不能單打獨斗,要特別注重建立與民眾對話溝通機制,注重對人民群眾的人文關懷;動員相關組織和公眾,使其廣泛參與,確保對公共突發性事件的決策公開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盡管有的突發事件如“黑天鵝”般無法預知,但是政府可以通過建立完善有效的應急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用好“凸點戰略”和“啞鈴戰略”
在經濟學中,“凸點戰略”是關于如何達到最優點(凸點)的戰略,“啞鈴策略”是一種積極防御,是取兩極的中庸之策。在政府決策中,這兩種戰略能夠有效減輕風險帶來的影響,應被充分利用。例如,在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時,用好“凸點戰略”,市場將不能發揮作用的領域或做不好的事情交由政府,政府將市場能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還于市場,既不主張完全的市場放任式,也不主張完全的政府管制式,取二者之最凸點,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而在對待改革的決策上,盡可能的取得各方利益的平衡,用好“啞鈴戰略”。 在改革進程中,要進行大量實地調研,盡量做好全面準備,對即將遇到的“黑天鵝”事件未雨綢繆,做好各方面利益的協調,避免片面和武斷。例如在對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改革中,不能只重視城市、忽視了農村,只重視工業、忽視了農業,只重視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忽視了農民增收,而應盡可能的做好統籌協調。
《黑天鵝》告訴我們,不論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社會領域中,我們應該具有一種“黑天鵝”思維。一方面,不能因為會遭遇未知的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而畏首畏尾;另一方面,不能只憑經驗盲目涉險,忽視“黑天鵝”事件的可能,忽視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未知的“黑天鵝”不可預測,但是并不可怕,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抓住機會、適時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