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武志紅的心理學》第七周的內容,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一個人放慢吃飯的速度,慢慢的感受吃飯的感覺的時候,眼淚會不由自主的流出來,原因是因為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
通過一個人吃相可以看出這個人小時候與母親的關系。
圖片發自簡書App
肛欲期,快感中心在肛門部位,糞便即我們自己創造出的第一樣東西,也就是我們自己所有創造物態度的源起,我們小時候與糞便的關系就是長大后與創造物的關系。例如作者開始并不重視自己的作品,在和出版社簽約時,完全接受了出版社的原始條件,后面是因為女友的態度,才添加了一系列對自身有利的條件。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口欲期,孩子發展的是信任;肛欲期,是自主;性器期,是競爭與合作。
到了性器期,孩子這時可能對同性父母產生競爭和嫉妒心。
而處理方式就是:流動而不成為。可以讓孩子自由的表達,但要給孩子設立好界限,不讓孩子有認為:我愛你勝過愛你爸(媽)的感覺。讓孩子知道,我愛你,同時我也愛你爸(媽),我和你爸(媽)是伴侶,你是我的孩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潛伏期,開始變得對同性更有興趣,這一階段特別要學習和同性伙伴的合作關系。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生殖器,即青春期,要開始真實的學習,如何合理的展現自己的能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學習了心理學總會往自己的身上代入,思考自己是否有這些問題,當發現一個問題時,就容易記著想去改變,這時就阻斷覺知的流動,所以要給覺知留下空間。
給覺知留下空間,即在理解自己時,先去好好覺知,充分覺知,要把覺知這件事做到足夠。
常見的破壞覺知有兩種:
一種是批判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一節缺點就會覺得自己怎么這么差勁,我太不好了……
另一種是急著改變:發現一個問題立即問怎么改變?這種急著改變的時候,自然就失去了充分的覺知空間。
當發現自己的一個缺點時,我們要讓其充分的流動,去感受它,當徹底不去做評判時,就容易進入真正的覺知——不僅頭腦有了理解,也會有深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