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曾經偷拿父母的錢買了一套漫畫書。那套書講的是歷史中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英雄人物的故事。可見我自小便對那些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大人物心存好奇與向往。但略顯慚愧的是,直到過了20余年后,我才又翻開了一本人關于人類歷史中偉大人物的書,這便是——《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書中總共收錄了14篇人物小傳(準確的說應該是12篇小傳,1篇長詩,1篇劇本),講述了14個人類歷史長河中頗具影響的事件或瞬間,這便是所謂人類星光的閃耀時刻。
本書的作者茨威格是位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擁有純熟的文字修養和講故事的才能。
相信每一個讀者都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作者主觀的情感注入。這種強烈的個人風格,難免會讓一部分讀者不適應,在我看來這種濃烈的情感,正是“群星”閃耀的催化劑,讓那些麻木冷淡的人,也能受到感召。
當然,在文字的世界,再偉大的作品,恐怕也難稱完美,《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受限于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的歐洲是絕對的世界中心),所以書中的人物與故事基本都聚焦于歐洲及其歷史,所謂“人類的群星閃耀”縱觀歷史長河肯定不應局限于某一局部,這一點難免令人有些遺憾。雖然這么說,但我必須強調一下,這只是個小小的遺憾或是誤會,茨威格在他生命最后的作品——《昨日世界》中,已經充分展現了自己作為一個世界公民,主張人類平等實現人類大同的理想。沒有歐洲之外的講述,僅僅可能是茨威格所處時代視角造就的客觀局限。
另外,作為一名19、20世紀交匯處的作家,茨威格的文字抒情密度較高,難免讓讀者覺得他的文字有些老派持重,而且矯飾過重。動動不動就抒情感嘆一番,頻繁應用一些“大詞”。這樣的風格具有一定的年代感,這是現代讀者閱讀那個時代的世界名著時普遍會感受到的不適。
即使擁有一些小小的遺憾,這本《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絕對堪稱人們成長的必讀書目之一。
我們閱讀歷史和傳記,往往會在古人的智慧、行為和精神中尋求到對自身的激勵與指引。如果抱持這樣的目的閱讀的話,《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一定是再適合不過的傳記著作了。
我們能看到人類在開拓時代上面是多么的無畏進取、能看到個人面對命運的玩笑可以如何堅韌;能看到人類對理想的堅持……。相信不同年歲,不同閱歷的人讀此書,都能有屬于他個人的收獲。
這14篇文字,仿佛天空中的14顆星辰,從任意角度給予人類光芒,指引人類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