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34場課標共讀,也是最后一部分的共讀。
我在交流群里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小塵數學交流群的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玫瑰]
明天宋老師為我們帶來有關行為動詞的分類解讀后,本輪課標共讀,我們就全部結束了[強]
一個多月的共讀,伙伴們還有些話想表達,所以我們將在10月21日早6:00~6:30開一個小結會[慶祝]
歡迎伙伴們調好時間,準時赴約[握手][玫瑰]
并附上明天共讀內容圖片:
劉老師跟帖:真想請小塵老師帶領大家再讀一遍[呲牙][呲牙]
吳老師回應:這個主意好!
"再讀一遍",不知兩位老師是玩笑話還是真有這個想法?不過我自己的確有這個想法。發出信息后,我就和個別老師交流,如果要開展第2輪共讀,采用自讀加感悟的方式怎么樣?
在我心里,新課標是一切之本,值得我們反復地讀薄讀厚。我們第一輪的共讀只是整體了解,有一個皮毛式的感知。這樣的閱讀對一本重要的綱領性書籍來說是不夠的。
所以準備開啟第二輪共讀。
初步想法是:自讀+感悟。
先指定任務自讀,就是按照我們之前分享的小模塊,每天讀一部分。寫下感悟(一兩個詞不嫌短,二三千字不嫌多,依自己的節奏寫,長短都是OK的),早8點之前發群里(或小打卡圈)。
然后由一位老師認領任務,認領的老師現在就不是領讀了,而是收集大家的感悟文字,做一篇小結。
我也把這個想法發在核心群,邀請大家想想,聊一聊——有什么方式,或者內容指向什么?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標,進行實踐,提升我們自身的能力?
第1輪共讀就要結束了,這一輪共讀能夠如此順利,如此圓滿。離不開參與的老師們的熱情與支持,更離不開胡軍鋒老師的主動承擔,持續護航。當然,也要感恩馬明洋老師的發愿,雖然他因為時間上的沖突,大部分時間沒辦法深度參與,但因為有他的提起及前期分工,我們才開啟了這一次共讀。如果第2輪共讀能夠順利開展,期待馬老師更多的聲音,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