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薄饒D書館訓言。
每當有天才橫空出世,在仰慕著“天才光環”的同時,往往我們只是羨慕著他(她的)的運氣和基因。
翻開[美]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它會告訴你:你擁有和天才一樣的大腦,你只是沒有“沿著髓鞘質大街一直走”,而髓鞘質根本不在乎你是誰,只在乎你做了什么。
如果我們知道他們有多努力,才會有這么高的成就,那就根本沒有什么一夜成名的奇跡;如果我們知道天才擁有的腦細胞,我們同樣擁有,那么會不會想:“我也有可能”!
1.一萬小時的“精深練習”加正確的方法,是通往成功的基石,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音樂、體育、外科醫生……)的成功之路都是如此。
今年十一長假,朋友回來小聚,酒酣時,感嘆:他和A君、B君從中學相伴到高中的同學,他是三個人中當時學習最好的,也是最聰明的。大學各自分散,等他從國外海歸,還為工作發愁時,A君已成為國家航天科技人才,B君則成為乳腺外科權威。
現在雖然他做著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但還是感嘆自己的時運不濟,難道真的是命運之手,成就了冥冥之中的注定?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你,他們的成功并非偶然,只是朋友流連于酒吧,消遣德州撲克的時間,他們選擇了研究生到博士再到工作實踐的“精深練習”之路。
“精深練習”是打磨天才把“刀”的磨刀石,沒有好的磨刀石,有時還真打磨不出一把利劍。
精深練習是在不斷地試錯中,找到最好的練習方式,髓鞘質悄無聲息中開拓出成功之路。
精深學習三大秘技:一整體地了解吸收,重點是掌握技巧。
? ? ? ? ? ? ? ? ? ? ? ? ? ? ? ? 二分解成組塊練習
? ? ? ? ? ? ? ? ? ? ? ? ? ? ? ? 三慢動作練習,關注錯誤,提高精確,再加速。
2.“歷史上每一個偉大的權威時刻都是熱情的勝利?!薄瓲柗?沃爾多.愛默生
“熱情”是通往成功的引擎,是你走向最終目標的途中,不斷閃爍引領你的路標。
文中蓋瑞.麥克赫森通過,隨機挑選的157名兒童,長期跟蹤研究,來破解家長和音樂老師的疑惑:為什么同樣的上課,有的孩子進步神速,而有的卻相對緩慢。
智商?聽覺敏感度?數學能力?節奏感?……結果是:都不是。
“念頭”!一個微不足道的念頭,“我是一位音樂家”,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家人、朋友、老師、偶像……都可能是他們念頭的來源,“我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薄c燃他們的激情,成為前行的動力。
那么現在你的念頭是什么?抓住這個念頭,并加深它,它會像一盞明燈,無論前行的路上是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會如影隨形為你指明方向,最終成就你的人生。
3.成功的最后一公里——伯樂的力量
教師的影響是永恒的,是髓鞘質的推動者。
伯樂不一定是大師級的人物,很多世界級的鋼琴家,游泳運動員等許多一流人才,他們一開始接觸的老師也都很普通。
他們擁有專業的知識,日積月累的經驗和點燃你學習的激情。
朋友每年送高三畢業班,人人都能成為“黑馬”的故事被她經常拿來激勵學生,的確每年她帶的班級升學率都很高,每年她的班上都出會出現很多匹“黑馬"。
她不一定比別的老師經驗更豐富,但她的“激勵”確是積極有效的,比空洞的“你要努力”,更有感染力,能點燃同學向既定目標前行的小宇宙。
伯樂就是輕拍你肩膀,給你估計眼神、幾句估計話語的人,是告訴你:“小小成功,不是終點,而是踏板”的人……是人才髓鞘質的推動者。
書中巴克顛覆了,人們對勃朗特三姐妹天生就是小說家的看法:她們初級的作品絲毫沒有天才的萌芽,也不是原創,只是對當時文章的仿寫,“學習著名作家的表達,大批復制人物特征……”。
但是她們大量的練習,從最初的情節荒誕不優秀,練習再練習……讓她們文學創作的髓鞘質不斷生長,不斷加厚,拓寬出一條通向“天生小說家”之路。
書中的大量列舉了來自現實的真實“天才”的事例,以及他們的成才之路,顛覆了我們對“天才”的認知,使他們卸下光環,更真實地走近我們。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告訴我們,只要有目標,下定決心,假以時日,我們都可以做到,實現我們自己夢想的一天終會到來,因為我們都是“髓鞘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