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本書叫『大逃殺』,電影版也出了很久。講日本的大人們對現在的學生失望了,每年在高中選出一個班,放到孤島上,讓他們互相殘殺,三天之內得只剩一個,那個人可以獲救。前面的字幕講得不是很清楚,大概過程就是那么一個班,導師對學生仇恨極了,就找了個機會把全班都迷倒,送到了島上。每個人被迫帶上監視器,被迫拿一點生活用品和武器,分散開,開始互相屠殺。
故事就是將這段屠殺的每個細節,紀錄片一樣對特殊環境下學生們的心理,關系,死的前因后果和過程進行描述。就像『指環王』是典型美國人拍出的電影(思考簡單,正邪分明),『大逃殺』也顯然是日本人拍得出的,包括里面揭示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藝術的見解。
電影里,面臨死亡的人們展現了人生百態。有人不想參加“游戲”,毅然自殺;有人想呼喚大家團結起來反抗,結果暴露了目標被殺;有個要強的女生,為了不被殺而開始殺人奪武器,最后死得很慘;有幾個女孩子,決定順其自然,坦然面對,建立起一個烏托邦,結果因為互相猜疑而全軍覆沒。值得注意的是,那種情況下的學生們已經在崩潰邊緣,平時在乎的一切現在都無所謂了,但還有一種東西始終沒有人放棄,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愛情。
那并不是什么好萊塢式的患難與共的愛,也不是國產片的“階級愛情”,只是單純的校園愛情,那是唯一還帶著學生特色,卻唯一超越了死亡的東西,可以為愛而殺人,可以為愛而被人殺,甚至這種時候報復第三者。明明可以自己逃走的男生,偏要帶一個累贅的女孩子。帶上她不是什么誓言,什么責任,因為女孩根本不知道他的心,只是因為愛她,說是為愛付出,但可以為淡淡的“暗戀”付出如此,你能做到嗎?故事里的人大多做到了。
作者用一個死亡之島恣意揭露著人的丑惡,人的脆弱,人的無奈,不能說不尖銳。但這里面,心靈的一個方面卻連碰都不敢碰,因為他認為這方面沒有什么黑暗可言,那就是愛情。
日本人心里,愛情似乎是任何條件下都神圣偉大不可侵犯的,很少看到什么日劇把愛情的批判作為主題,如果有,也大多數是為了成全另一樁更偉大的愛情。
川端康成說過這么一段話,大體是日本人的道德的各方面是分開的,忠君,盡孝,貞潔,愛情,等等等等,以至這種文化本身就具有矛盾性。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你一心要做道德中的一項,比如愛情,那偶爾違反其他道德也是可以被原諒的,只要你真的,很努力在遵守“愛情”就可以了。
偏偏日本人里選擇愛情的是那么多,以至它一步步升華,終于成為超越人性的偉大東西,成了日本人心靈的底線。
日劇『神哪,再給我一點時間』中講得最離譜。深田恭子演的主人公深愛一個偶像歌手。因為愛,所以偉大,所以可以犧牲一切。想聽他的歌,就去援交賺錢,結果很慘的染上了艾滋。還是愛他,把他感動了,他也愛了,因為是愛,所以偉大,所以兩個人很無謂的結合了,一來二去深田懷了孩子,愛的結晶,也偉大,所以她堅決要生下來。學校要把她開除,他認為自己為愛做這一切,沒有錯,于是在大會上慷慨陳詞,激烈辯論得到全校的支持:為愛情做這一切,有什么錯嗎?
奇妙的是,因為男方的血型比較怪,病毒不搭配,沒染上艾滋,小孩子也沒事。最后孩子生下了,未婚爸媽結婚的時候,勇敢堅強的愛情戰士倒下了。
應該說,這個女主人公的塑造是成功的,敢愛敢恨,堅持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她最后死的一幕也很感人。但這里面為了愛情,她做了不負責任的事,可以說不顧愛人和孩子的幸福成全一份感情。雖然這樣的極端使故事更感人,但他這樣具有十分悲劇條件的故事,最后卻成了喜劇,是完全依靠了作者的想象力。
在日本作者心里,有愛情卻不被命運垂青是錯誤的。你可以什么都沒有,甚至是得負分的幸福,而一旦一心一意去愛,又爭取來了兩情相悅,那沒什么都無所謂了。世道人心輿論歷史,都會向你微笑。這種思想是非日本沒有的。
從歷史上看,似乎自從奈良朝恒武天皇遷都平安,日本文藝就漸漸向纖細上發展。以前的『古事記』,總在是否恩愛,討不討二奶這種事上轉悠。而從平安朝開始,人的感情就被提了上來,特別是愛情,被放在了神龕上。
『源氏物語』是最典型的代表。可以想象一個是女人就不放過的花花大少是一個女作者心中最完美的男性嗎?看看我們的寶玉哥哥,被人陰謀著稍做錯了點事,就氣死了一個好妹妹。光源氏的生活絕對是男人的夢想,有近二十個或好或壞的情人,出身顯赫,仕途通常,能詩善言。而他又是日本女人的一種夢想,因為他對愛情的執著足以流芳千古。
就算有很多,就算每一個都關系不錯,可他很少忘記了誰。從這個后門出來,看見一彎冷月,想起了誰誰,現在你還好嗎?這就算對得起愛情的純潔了,貞潔,專一,這固然都不錯,和愛情比起來,靠邊站吧!有人說『源氏物語』是“描寫人世的悲哀”,不過悲哀是屬于人物的,沒有悲哀的人物就沒有動人的愛情,所以愛情還是很美麗的。畢竟,男主人公和任何一個都是認真的,一見了都有心動,告別時都有傷感。既然是愛情就沒有真的假的,既然是愛情有好幾個真的也沒什么不可以......
在這里,愛情就像萬丈光芒的太陽,一切陰暗都能在他的庇護下消失。
后來還有些物語是仿『源氏物語』的,作者都是女性。以他們的說法:“女流之輩,無甚見識”。當時受我國影響,男子有見識的行為是用漢字寫歷史寫詩。這些無見識的女流看重的是什么呢?多半是『源氏物語』鎮南關對愛情的描繪。盛世繁華,平安風景優美,說別的都是假的,超越一切的愛情才是讓人神往的。而且,日本的觀念似乎有愛情是件偉大的事,為愛情獻身也是偉大的行為。
這種思想一直影響至今。
后來的『戰記物語』是比較昏暗沉悶的,這是當然的。不過后人仿寫的『戰記物語』把平安式的愛情融合進去,就生動多了。
那多半是個個人英雄主義的大漢,出身農家,向往武士。于是很熱血的到京城去學藝。路上遇到逃避戰火的清純女子,從此無法自拔。但勇士告訴自己:好男人應該學當武士學切腹的,于是陷入天人交戰。不過一道“上道”的『戰記物語』,那男人是永遠不會真的放棄苦等他的女子的,除非她中間翹了,否則大結局愛情永遠是贏家。
日劇里反反復復上演這樣的故事:文化的盡頭是文明,傳到近代,愛情在日語里就近于傳奇了?!胺稹钡囊馑际堑玫莱上傻娜耍皭廴恕钡囊馑际菦]得道就成仙的人。放眼望去,愛情形式主義,愛情主觀主義,愛情本本主義盛行。日劇漫畫里,被打得半死的男主人公,朦朧間看到女主人公在給他加油,于是一拳天下第一產生了。
怎樣的黑道大哥,總有一段很純的感情;少男少女,做一項運動永遠因為另外什么人也喜歡。還有那個受到詛咒的成田機場,似乎時時刻刻都有男女為走與不走在公眾前追逐。
這樣重視愛情好嘛?別人不好說什么。但這注定了這些容易感情用事,并以感情用事為榮。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會這樣在乎一種情緒,并把它作為內心的底線。在日本文藝中的愛情是不可能被玷污的,因為他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