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一年秋天。一大波的畢業生正走向工作崗位,加入上班族的大軍中。與此同時,又有一大波的人在看到這些“小鮮肉”時不禁感慨那顯示自己工作年資的數字又得+1了。
每個人找工作的意圖不一樣。有的為了生存,有的為了自己的愛好,有的為了自己的夢想。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選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喜歡的,而且是多金的,但往往事與愿違。
還記得自己剛畢業時寫在日記本里的種種念想,再回頭看時,不免覺得太過天真。現在的心境跟以前大不一樣了。身邊有些工作了十幾年的同事總是念叨著日復一日的生活是多么無趣,多么令人疲乏。
花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大久保幸夫的《12個工作的基本》。其實之前接觸過很多關于如何工作的書籍,但總覺得太刻板。大久保幸夫是瑞可利職業研究所所長,法政大學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專攻人才管理、勞動政策、職業設計。他在本書中并沒有教我們應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而是向我們介紹了適用于解決工作中所有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倒讓我想起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很多人都說,在求職之前,必須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做什么。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所選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喜歡的。但是,很少有人真的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很多時候,這三者之間是不重合的,甚至是矛盾的。況且,我們所謂的喜歡很容易淪為“三分鐘熱度”。我記得王小波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這句話放在工作上同樣適用。一旦你熟悉了你喜歡的事,你可能會發現它其實是那樣無趣。畢竟,人的想法是會變的。
現在的大學生太普遍了,大家的學歷也越來越高。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多少學歷,可是照樣當上老板,甚至讓當初那些成績好的班干部給自己打工。這時候,那些學歷和資格證書似乎真的只是印了黑字的白紙,即使刻了鋼印也并不具備任何實質性意義。所有的能力終究還是靠行動和結果來證明。
為什么那些看起來平平的人在工作中如魚得水,而你手持一堆證書還舉步維艱?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了,可面試官還是拒你于千里之外?因為“工作真正需要的不是學歷和資格證書,而是幫你提升內在競爭力的12種基本能力,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求職者實際具備的能力與社會真正需要的能力相脫節。”
大久保幸夫在書中提到的十二種基本能力分別是:反應力、親和力、樂觀力、目標發現力、持續學習力、語境理解力、專業構筑利、人脈開拓力、委任力、商談力、傳授力、協調力。他同時提出了培養各項能力的最佳適齡期。對于這個“最佳適齡”,大家無需介懷,畢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01.反應力?沒有人愿意同一個沒有反應的人交流,畢竟,論木訥,無人能比得過沒有生命的物件。生活中總有一種人叫做“話題終結者”。他們完全不顧對方的表情,也不顧場合,更不屑回應。如此,又怎能收集到必要的信息呢?
02.親和力?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提到,“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IQ是天生的,而EQ卻是后天可以習得的。不要說你內向不善與人交流。親和力固然和性格有些許關系,但性格絕對不是影響親和力最主要的因素。認識自身的情緒并加以控制,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主動打招呼,對別人多一點微笑,多一份關懷,親和力自然就有了。人們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03.樂觀力?壓力這種東西到處生根,可大可小,且無人可以避免。既然如此,何不坦然面對,承認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后想辦法扛過。書中提到了一些方法諸如放棄、忘記、歸咎于他人、轉換心情等。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獨特的應對方式。不管怎樣,保持樂觀,下一個路口總還有希望。
04.目標發現力?簡言之,這項能力就是要求你要善于發現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防患于未然或者為未來做鋪墊?!白粤ⅰ焙汀白晕邑撠煛眱叭怀蔀榱似髽I對個人要求的關鍵詞。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跟上企業的宗旨,配合自己的上司完成既定的或者隱形的任務。要不然,在下一個經濟危機來臨之際,你的名字就安靜地躺在裁員名單里了。
05.持續學習力?中國有句諺語說,“活到老,學到老”。要想跟上新形勢,你必須培養在必要的時候學習必要知識的習慣。如果不能持續學習,那么你的思維將會格式化,墨守陳規,最終被時代淘汰。以前,我們寫信、跋山涉水去看朋友,如今隨便動動手指就能解決所有的事情。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了,我很難想象十年之后這個社會會是什么樣子。唯有不斷的學習,你才能夠跟這個社會共同進步,不至于脫節。工作上也同樣如此。
06.語境理解力?這是一項在背景、語境不同的人之間協調意見的能力。項目負責人應該深有體會。不論你從事怎樣的工作,也不論坐在你對面的是怎樣的客戶或者老板或者同事,在思考對方“說了什么”的同時,一定也要思考對方“為什么說”。僅僅通過表面的語言是不肯能理解全部的內容的。表述者說話的背景、價值觀、情緒、狀態等等都可能會影響表述的內容。
07.專業構筑力?人是存在職務適應性的,所以不要選擇那些不適合自己的領域。天生對數字不敏感的人就不要以會計專家為目標了。術業有專攻,在你擅長的領域里做到極致。一個專業的人士是容易被信賴的,“專業”是工作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
08.人脈開拓力?單槍匹馬固然能殺出一條血路,但是總敵不過千軍萬馬。人脈開拓力指的是開拓業務伙伴或信息來源,并與之維持關系的能力。作者提到,隨著人脈的增長,人脈將變得尤為重要。所以書中將這個能力的標準開發年齡限定為30~60歲。我才二十來歲,雖懂得人脈的重要性,但也深知擁有人脈的前提是自己也得有與之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比起一味地拓展人脈,提升自己反而顯得更加重要。畢竟,一流的商人總是和一線明星觥籌交錯,而三流的商人和三線的明星卻無任何交集。當然,對于這項能力的拓展,作者也給出了幾個實質性的建議,比如主動去見自己相見的人、梅開二度(短時間內第二次見面)、將對方介紹給第三方、懷著無私付出的心態、不要吝嗇交際費和飲食費等等,這些我深表贊同。
剩下的四種能力分別是委任力,即把工作托付給別人的能力;商談力,即咨詢協商的能力,善于傾聽并與別人一同思考問題的能力;傳授力,即把自己掌握的知識或者技術交給別人的能力;協調力,即調整、中介、推進事物的能力。這四種能力對于年長的人更加適用,年資有限,所以我就不做過多的評論,有興趣者可以參考原書。
一本書并不會改變我們的人生,除非我們對書中的內容加以吸收運用。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其本身只是一疊白紙黑字。想要擁有絕世武功,最關鍵的是要勤練。若只看不動,那秘籍也無異于一堆廢紙。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擁有一個幸福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