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過程和結果,哪個重要》
第二篇:《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第三篇:《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
第四篇:《試著朝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第五篇:《合理規劃前進的道路》
每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圍,自己所在的專業領域、自己的愛好又或者是自己的不熟悉的領域。在你了解到自己的這些情況后,你應該會得到一個自己的能力圈。
人們會更加的樂于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游走,因為那樣可以讓自己更加的得心應手可以更快的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不過,這依然存在著極大的問題。你或許并不甘于在現在的這個職位上長久的工作下去,當你想晉升時甚至是剛剛晉升成功時,你應該會發現你并不能像之前那樣的得心應手了,你甚至會出現力不重心的感覺。
而你這時,正是走入了自己的能力陷阱之中。
領導者的能力陷阱
改變思想從行動開始
對于晉升的技能,你可能會錯誤的認為,我應該先晉升再去學習相應的技能。但這實際并不可取。
在努力學會做好一個領導者的問題上,你面臨著一個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只有先行動起來,你才能知道關于自己,關于工作你需要做些什么,而不僅僅是思考。
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領導者
在很多介紹高效優秀的領導者時,都會提到領導者應該具備以下幾點特質: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有明確的目標導向、還要是一個真實可靠之人,但是很少有研究關注這些領導者成長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是一名真正的領導者會做的事。做領導者所做的工作會引發兩個重要的轉變過程:
一是外在轉變過程;
二是內在轉變過程。
它們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外在轉變過程指的是建立起一個有潛力或有能力的好名聲,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而內在轉變過程涉及內在動機和自我定位的轉變,這種轉變并不是獨立發生的,而是在與他人所建立的關系中漸漸發生的轉變。
“由外而內”原則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經歷。如果不是由外而內地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從而導致思想和行為也無法改變。沒有人會比我們自己更適合給自己進行定位。改變的矛盾在于,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而這些事正是之前的想法所不認同的事。
“由外而內”原則是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指如果要像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是先像領導者一樣行事,如積極參與新項目以及新活動,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以及嘗試采用新方法做事等。
轉變過程中的迷失
自省大多時候只會讓我們停留在過去,蒙蔽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無法發現我們的領導潛能,還會讓我們毫無準備地去面對周圍環境的根本轉變。
這就好比在昏暗的路燈下尋找丟失的手表,你需要有很強的觀察力;同樣地,解決新問題也需要這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來源于我們在做與以往不一樣的事情時所獲得的新的見解。
偉大的社會心理學家卡爾·韋克(Karl Weick)將其簡述為:“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么以后才能知道。”
“三步走”助你實現領導者轉變
領導者轉變的方法可以根據以下三個增強外在表現力的方法:
一是思考你所做工作的類型;
二是轉換新角色或參與新活動能讓你接觸到不同的人,這些人有著與你不一樣的世界觀;
三是重新審視自己。因為只有當你受到新環境的挑戰或接受外界新的刺激時,你才會產生如此多新的想法。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你不僅僅需要學會去參與新活動或改變想法,還需要學會用一種新的方法去學習,即學會更多地自我引導,或是向同級的人學習,又或是在公司外部學習。簡而言之,你需要積極地去建立一個新的人際關系網絡,并且你能從中學到很多,至少可以與上級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
過程和結果,哪個重要
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不是一個項目或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
首先你需要了解這個過程,然后才能為之努力而后獲得成功。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你要學會像領導者一樣去思考。
你思考的方式來源于你過去的經歷。
改變你想法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與之前不一樣的事情。
去做——而不僅僅是去想——才會增強你的外在表現力,而這些外在表現力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需的。
穩定的“三腳架”(tripod)關系能提升你的外在表現力:新工作、新關系以及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