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妻正迷戀于中醫按摩減肥,除去按摩所按摩外,在家閑暇時要求我幫其按摩,按摩時總是告訴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弄得我頭都大了,于是我特意尋了本中醫按摩書,欲弄清這順逆的差別,書上講人體氣血運行方向為左升右降,對身體按時按摩手法有補有瀉,而補的手法是逆氣血運行方向,泄的手法卻是順氣血運行方向,所以人體正面按摩順時針方向為補、逆時針為瀉,背部則相反之。要想減肥絕大多數都是用瀉法,終于在給老婆按摩時在也不用她數落了,反而還被她表揚幾句,說什么時候腦子變好使了,告訴幾遍怎么就全記住了,我心說不是腦子變好使了而是掌握規律了。
事后想想這事兒還蠻有意思的,還別說中醫還真是博大精深,“逆”補順“瀉”, 做人做事做學問又何嘗不是如此,,人生哪樣不是如此呢?要想提高做人的品行就要經得起快意的誘惑,要想提高做事的技能就必須苦其心志的磨煉,要想提高學問的水平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所以古人為我們留下了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這樣的人生警句。“忠言逆耳”歷代最為人贊頌可能就是唐賢相魏征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令魏征為相,魏征有膽有謀,常常不顧皇帝的情面而極力勸諫,有時達到非常執著的地步。魏征幾年來前前后后竟直言陳諫了200多件事情。最為典型的就是太宗玩鷹時為躲魏征將鷹悶死懷中后。太宗氣得要殺掉魏征,長孫皇后的一句“主明臣直”,讓唐太宗怒罷而笑了。魏征死后,唐太宗的“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流傳千古,賢相遇明主,才有唐朝開元的“貞觀之治”。此乃典型的逆補之例。
許多人認為逆境不好,順境好。其實二者一樣,關鍵在于自己是否能隨順于心,易卜生說“人應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面對順逆情境,智慧的人生,決不會把逆境當作壞事,而是應將磨難視為顯現修學進步的階梯;順境時,克服生起的傲慢心,精進修行,銳意進取。隨順于心的人生應時時警覺順逆之境的來襲,用心去體會,順來不驕,逆來不燥。佛家有一偈言:“逆境修忍辱,順境行布施。”雖不究竟,但也可調伏自心,有了寧靜的心,才能更好的去修行,去領略完美人生的真正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