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老家的屋子就要拆除了。前日弟弟打電話來,問我要不要來老屋住幾天。去,一定要去。怎能不去告個別呢?成長中所有美好的辛酸的記憶幾乎都埋藏在那里。
? ? ? ? 老堂屋是一九七八年建成的。那年夏天的一個早晨,家門前響起開土動工的鞭炮聲。年僅四歲的我,興奮得跑來跑去,穿梭在大人們中間,故作炫耀地抓起鞭炮的殘屑揮灑,在鄰家伙伴羨慕的眼神里跳躍。卻不知,為了這一天的到來,父親和叔叔從幾十里外的山上背了一冬天的石頭,從村后的河堤下抬了一春天的土,也不知母親為此已經好幾年沒有買過新衣,省吃儉用積攢了一年的糧食了。記憶里,那個夏天我們特別快活, 每天看著大人們叮叮當當地忙活,整日滾爬在泥土棍棒成堆的院子里,被忙得暈頭轉向的母親喝來喝去,卻還偷偷跑到村后的河里洗澡。每天看著新屋的變化:打地基了,墻漸漸挑起來了,上梁了,封頂了。鞭炮一次次響起,父親母親的臉上一會兒愁云密布,一會兒又笑逐顏開。終于,在全村人的喝彩聲中,最后一次鞭炮響起,新屋竣工了。同時,家里也空了,在秋收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只記得母親變著法子用各種菜填充我們的肚子。秋收過后,父親架起了籬笆院墻,記憶中老家的雛形就這樣歷盡艱辛地形成了。
? ? ? ? 籬笆圍成的院落很大,母親總是將它收拾得干干凈凈。那時候太小,并不注意父母和姐姐們都在忙什么,只記得每天與小伙伴在院子里跳繩,踢毽子,跳房子,玩得特別開心。夏天,院子里的繩子上常常掛滿帶著肥皂香味的衣服。幾乎每次,調皮的我都會站在滴水的衣服下面,伸手去接那串串流下的水滴。水滴順著手臂滑下來,一直到腋下,涼涼的,讓人感覺像是被誰撓了癢。于是自己咯咯地笑起來。母親看著,也咯咯地笑。冬天,院子里厚厚地鋪了一層雪,我們喜歡把小板凳翻過來,父親在短秤上栓根繩子,幾個小孩輪著坐進板凳的四條腿中間,腿高高地翹在上面,由別人拉著在雪地上滑行,歡聲笑語不斷?;┑臅r候特別冷,小孩子們最愛的是屋檐下掛著的冰凌,總拿竹竿打下來當冰棒吃,有時手臉都被凍僵,心里卻快樂無比。白天,瘋了一樣地玩兒,到了晚上,總被母親早早地喝到床上去。躺在靠窗的小床上,總喜歡看房頂上不知什么映出的影子。大概是每天煤油燈放置的位置有些變化又大致不變的緣故,房頂上的影子總是保持著一種形狀,卻經常前后移動。于是,總想象那會是什么鬼怪,會不會跑下來,像大人們說的那樣把不聽話的孩子捉去。還有時候在院子里乘涼,看天上的星星,聽叔叔講牛郎織女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故事,然后不知什么時候被抱回屋里的床上去了。
? ? ? ? 沒有安徒生陪伴的童年一樣精彩,老家的籬笆院落就是童話里的天堂。
? ? ? ? 并非只有歡樂,其實貧窮一直纏繞著我們。盡管如此,父母一直堅持讓我們每個孩子入學。記得我剛剛入學那年冬天,家里的境況已經到了我和妹妹共有一雙棉鞋的地步。說是共有,其實大多時候都是我穿。一天早晨,我偷偷把棉鞋留在床前給妹妹。放學回來,母親發現我穿著單鞋,流著淚厲聲責罵。父親則笑著勸解說:“沒事的,沒事的,凍凍肯長,凍凍肯長。” 只記得當時很害怕母親的責罵,沒有注意母親流淚??墒呛髞黹L大,許多次,總不自覺地想起當時的情景,母親邊呵斥邊抬起右手擦淚的動作歷歷在目。每次想起,心中都無比酸楚。艱難的歲月中,母親的堅忍和父親的樂觀一直是我們度日的精神支柱。
? ? ? ? 老家的第一次修整已記不清是什么時候。只記得后來把籬笆墻撤掉,打起了圍墻,院子也就更加整潔舒適了。第二次修整是在一九八七年,那時家境已經轉好,我們也都長大,一家子都擠在堂屋里不行了。于是,父親母親決定在南邊和西邊蓋起來配房,又把堂屋的草頂換成青瓦,還請木工打制了新的家具。整個家里煥然一新。從外面看,青瓦紅墻的三合院配上黑漆紅邊的木質大門,好不氣派;里面,磚鋪的小道從大門通向屋門,所有物什各得其所,被收拾得井然有序,舒適而優雅。特別的,母親匠心獨具,在院子里的東邊空地上開辟了一個小花園。用紅磚壘成菱格及膝的矮墻圍著,里面種著的各色花草已經記不清有多少種類。每到春天,幾棵木槿樹上粉紅的大朵花兒競相開放,滿院春暉;月季在墻邊一溜排開,花期很長,從初夏到深秋,此消彼長,一茬一茬,芳香四溢;夾竹桃也有幾株,姐姐教我們把白礬粉和夾竹桃花瓣一起碾碎,用葉子包在指甲上,第二天指甲就染成了紅色,而且經久不褪,那是市面上指甲油絕對染不出的美麗。
? ? ? ? 母親最喜歡的是盆栽櫻桃和蘭草,她先把它們種在地上,等長大了些再移栽進花盆里,這樣總是長得特別旺盛。經過一個春夏,櫻桃就像一把小傘罩在整個花盆上方,而蘭草也郁郁蔥蔥,密密地發滿一盆,葉子悠悠地垂下來,煞是好看。每到冬季來臨,母親總吩咐弟弟把這幾盆蘭草和櫻桃搬進屋里。在冬暖夏涼的泥墻老屋里,蘭草深綠的葉子依然蔥蘢,而櫻桃小樹上綠葉和紅豆相襯的景象也能陪伴我們整個冬天。貧窮艱辛的生活和多病的身體沒有消磨掉母親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生活的情趣,這也很自然地影響到我們,使我們幾姊妹成家以后無論富貴貧窮都能安之若素。
? ? ? ? 秋收時節是每年最快樂充實的日子。秋收不像麥收那樣緊張,一般要持續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里,院子正中會堆著小山一樣的玉米堆,白天忙完地里和生意上的活兒,晚上全家人就著月光圍著玉米堆剝皮兒或者掰棒子粒。每當這個時候,我和弟弟妹妹總搶著坐在靠近父親的位置,這樣不僅能避開母親的催促,還能聽父親講歷史故事。劉邦、項羽、李世民、朱元璋……以及他們身邊的謀臣將相,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中秋節的晚上,母親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月餅,每人分上一塊。月華中天,樹影迷離,一家人相對而坐,共品佳節美食,其樂融融。雖然沒有詩情畫意,卻有著真實如玉米堆樣的歡樂幸福。
? ? ? ? 老家的第三次修整是在母親去世以后。一九九九年的冬天,之于我們是暗無天日的。母親久病的身體在一次次寒流的侵襲下逐漸惡化,終于沒有熬過那個冬天。無限悲痛中送走母親,我們心里感到無比空落。長久以來,母親是家里的核心,每次回家,遠遠地就會大聲喊娘。沒有了母親的家怎么還能叫做家呢?草木也似有情,第二年春天,滿院花木一派蕭條,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景象。父親受不了兒女們每次回家觸景傷懷哭哭啼啼的樣子,索性鏟除了小花園,并把西配房改建到東邊花園的位置,堂屋的內部設置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家里的格局完全改變了,也就成了現在的樣貌。那時候我和姐姐們都已結婚生子,只有假期才會抽出一些日子回家陪父親小住,相繼出生的孩子們給漸漸衰老的父親帶來了不少天倫之樂,但父親多數的日子還是由叔叔陪伴度過的。每次探親結束,告別父親走過家門前的小胡同,都心痛難當,不敢回頭碰觸父親依依不舍的目光。在這樣的依依不舍中,一年一年過去,老家的院落在周圍鄰家逐漸蓋得高大的房屋身邊漸漸變得低矮破舊。叔叔的離世,增加了父親的孤獨,可是父親依然拒絕與我們一起長住,獨自堅守在這里,直到今天。
? ? ? ? 時光荏苒,歲月似是無情卻也有意。它要帶走的無論怎樣都不會為你的不舍而留下,而它要贈與你的又何嘗經由過你的允許?我站在院里,面對著古樸溫淳的老屋。它像一位須髯飄飄的老人,慈眉善目地看著我,仿佛要告訴我它也即將隨歲月而去。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樓宇林立,一派華然,我們曾經的歡樂、苦痛、美好、辛酸將再去何處找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