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謝老師的辛勤講課,謝謝他誠心的分享以及同學貢享的書籍~關于非暴力溝通那個片段,我覺得片段表達的意思不完整而且有些片面,造成了小的困惑,還望老師或者大家看了之后給予解答。
片段 一:? 選自《堅持,一種可以養(yǎng)成的習慣》
【R:閱讀原文】盡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響的時間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開始工作前的時間,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響。
當然,我們很難開始就做到最好。經常會發(fā)生,“打算早晨七點開始學習,結果沒睡夠而無法集中精神””計劃晚上八點閱讀,結果經常被偶發(fā)事件影響”等情況,所以,請在實際生活中多方嘗試,如果無法順利進行就改變做法,找到最佳行動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當中。
I:
我們在決定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經常會被偶爾突發(fā)的事情和以前的生活習慣等影響而很難有一個完美的開始。如果能在生活中多次嘗試不同的方法或者時間,直到找到最佳的行動方式,將這種方式演變?yōu)樯钪械囊患粘J聞眨涂梢宰屵@種堅持變?yōu)榱晳T,如同出門要穿衣服一樣不能被打破。
A1:
之前我計劃每天睡覺前讀半小時的書籍,然后因為很多原因導致睡覺的時候已經12點多了,就又覺得這么晚了還是先睡覺才能對身體健康,所以總是不能按計劃完成讀書任務。還有例如每天在家鍛煉半小時等,也因為天氣熱太累了等原因擱置了。但偶爾嘗試早起讀書的時候,反而會比較能完成看書的事情,而且越看越清醒,到點就可以起床了~
A2:
以后的話,關于每日看書,我覺得還是早晨7點起來看半小時書吧,首先早起也是有利于健康的,其次還能預防遲到,最后躺在床上看書其實很舒服,能緩解我自己一想到醒來就要下床的痛苦感受等等。
而在做其他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上,也應該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段和興趣點切入,讓自己能夠更加有興趣和動力堅持下去。
片段 二: 選自《非暴力溝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么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沒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么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
I:
隨著人們的成長,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會更加傾向于表達出所謂的“正確思想”而忽略真實的自我感受,并且很難將自我感受準確表達出來,這會導致很多時候溝通無效或者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
A1:
日常生活中,我也經常會堅持一些正“正確思想”,并且來勸說朋友,比如在家我希望朋友少抽煙,覺得抽煙不健康,所以一看他抽煙就嘮叨:“對身體不健康別抽了”而且還限制他的每日抽煙數量,然而他的做法就是背著我繼續(xù)。
A2:
關于抽煙這個事情,我覺得可以這樣表達:“在家抽煙會讓家里很長時間有一股煙味,味道很難聞,我對煙味很敏感,而且我們都想能多一些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就不要讓一只煙阻礙了我們。”
關于這個表達自我感受的方法,我還是持懷疑態(tài)度。有一種不好的說法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你光是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你是表達的很舒暢了,可是別人會不會認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你從來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從而讓對方更加不愿意接受你的意見等等。
所以我覺得不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還需要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然后溝通的時候,表達出對他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不適,最好的情況是能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讓雙方高興接受,一般的情況是對方感受到你的不幸然后單純的停止當下的行為,偏壞的情況是對方被你感動然后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