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吃了牛肉兩片+生菜三片+米飯一勺+白開水兩杯,回來一稱發現吃完飯跟上一周沒吃飯時候的體重是一樣的。我好像是瘦了一丟丟了,只靠飲食節制。最近半個月,轉換了飲食模式,主食由面變成了米。每頓飯的量也從之前的一碗變成了一勺,多吃蔬菜。(每天減一點兒飯量,現在發現自己的胃也習慣了)
我不知道這種行為(少吃主食,多吃水果蔬菜,不吃零食)算不算自律。關鍵的是我沒有像過去一樣因為想吃而不能吃的欲望沒得到滿足而覺得特別難受。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變美就必須得瘦下來。我的大腦已經相信:如果我瘦下來,才有可能會變得更美,而我是真心想讓自己變美的??赡苓@就是驅使我這種行為的內在動力。
你是不是也曾經給自己定了計劃每天要跑步,可堅持不了幾天就找借口放棄了;上班時強制自己不看手機,可堅持了沒多久又忍不住打開手機;想改掉晚睡的習慣,可是一上床打開手機不知不覺就十二點之后了。
人自身的一切行為在最本質上的動力來自于趨利避害,一個人是否擁有自制力,也是他對于趨利避害后的衡量。如果他相信自律的利大于害,那么不需要外界的強制,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去選擇自律。
而重點在在于:第一,選擇自律后的結果的確是利大于害;第二,認同并且相信選擇自律后的結果的確是利大于害。
很多時候人們都能夠意識到第一點,但問題在于第二點,我們可能并沒有認同并且相信選擇自律后的結果是利大于害的。在我們的價值觀里,認為自律所要付出的代價比不上選擇安逸帶來的舒適感。
其實人所做的一切選擇,對于那個時候的自己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自律,我也不知道,慢慢改變唄。一路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就OK。
記錄的只是一件小事,自己也沒有做的特別好,但是通過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希望自己在自律的路上能堅持走的更遠更好。
知行合一才最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