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為何焦慮?什么是“焦慮后遺癥”?

為何焦慮?

實際上,面對危險時, 我們都會有復雜的神經生理反應。受到威脅時,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會立即采取行動。內分泌系統釋放出激素,使心臟跳得更快,為血液充氧。與此同時,腎臟將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分泌到血液中,使肌肉可以更快地運動,四肢可以更長時間地應付強度更大的工作。在我們還來不及思考的時候,就會自然產生以下三種反應之一:

對抗、逃跑、靜止不動

這些生理反應可能會使我們的感覺瞬間變得強大,更有能力去對抗或逃跑。相反,也可能會使我們屏住呼吸,一動不動。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大腦在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刺激下加速運轉,使得過度興奮或震驚的我們覺得時間突然慢下來,甚至靜止不動,于是我們繃緊每一塊肌肉,使其保持靜止。

焦慮后遺癥

在經歷了“對抗、逃跑或靜止不動”的反應后,通常會有一個“回落期”。 此時由于感知到威脅或真實危險, 我們的身體必須去處理那些為了應對危險而起的生化反應,大腦也要對剛剛發生過的事情進行信息處理。

此時,血液中可能含有過量的化學物質,導致身體機能必須重新調整才能恢復正常,這就可能導致了焦慮后遺癥。

焦慮后遺癥表現在許多方面,比如緊張、出汗、無法人睡或極度困倦,吃不下或異常饑餓,易怒或沉默寡言。癥狀可能會在焦慮發作后立即出現,也有可能在幾小時、幾天,甚至更久之后才出現。

你的生理和情感反應取決于威脅持續的時間長短,是短暫性的(比如走在街上突然受到驚嚇)還是持續性的(比如在一段關系中受到虐待),以及這一一威脅是已被成功避免(虛驚場)還是實實在在經歷過的。

要記住,所有上升的都必然要回落。 即使尚在恐懼和恐懼的余波中,過后也會感覺好起來。



摘錄自 【英】柯瑞妮·斯威特著 (Corinne Sweet)《焦慮日志》

【往期回顧】人生最重要的任務:了解自我天性

【往期回顧】做一個幫你自律的層級列表

【往期回顧】為什么你回憶中的人生那樣悲慘

【往期回顧】目標設置的三個維度

【往期回顧】為什么我們小時候會撒謊

【往期回顧】父母“有毒”,我該怎么辦?

【往期回顧】怎樣才能做到對自己誠實

【往期回顧】重度心境障礙的診斷標準

【往期回顧】數字躁郁癥

【往期回顧】焦慮癥的本質

【往期回顧】如何測算心理壓力

【往期回顧】體育鍛煉緩解焦慮的作用

【往期回顧】如何適當進食

【往期回顧】控制憤怒的思維方法

【往期回顧】“憤怒”因子:自戀與夸張

【往期回顧】慢性胃炎的主要癥狀

【往期回顧】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往期回顧】常用睡眠評估量表:DBAS、FIRST、PSQI、ISI、ESS、MEQ、SDRS(問卷問題及其評分標準)和未成年人睡眠評估量表

【往期回顧】情感不成熟父母的四種類型

【往期回顧】8周訓練計劃 開啟跑步人生

【往期回顧】什么是“心流”(flow)

【往期回顧】人類的睡眠周期(R90)

【往期回顧】抵御壓力的七種方法

【往期回顧】“金錢”如何使人幸福

【往期回顧】90歲心理醫生的人生建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