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星期六中午,登封,多云
到酒店時已然十一點,安頓過后,卸下大小包裹,我們便離開酒店,打上個出租車,奔向“心馳神往”的少林寺。
途中見到少室闋的指路牌,便隨性地叫司機拐個彎,去看看,司機師傅正色道“那里被保護起來了”,我好奇地問,“哪里文物不是都被保護起來的”?他說,“那里保護得好,只給專家看得”。
“這樣啊......好吧,咱不是專家,咱還是老實地去看少林寺吧”。
我們在天下第一名剎坊下車,從那里到少林寺,還要走上一里多的路途,去那里不需要專家資格,因而那里喧囂如集市。
“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盡管喧囂如集市,但那也是入到山野之中的,那是在少室山五乳峰下一個敞闊的山坳里,四外青山和緩,林木茂密,那條潺潺的小溪,就從道旁流過,一切都如歌里所唱,僅僅少了牧羊姑娘清純而多情地回眸。
同同路走得累了,騎在我的脖子上,波因而更是輕松,一路都在哼著這個旋律,步態愈發的輕盈而婀娜,見我不失時機地將鏡頭對準她,那笑容更是嫵媚。我說,“瞧您笑的這風塵,這是想起哪位公子了”?她撇下嘴,說,“想了,怎么著吧,我還就不告訴你”,我說,“想也沒用了,戒了,佛門了,您就好好放您的羊吧,小心少一只,地主老財扒您的皮”。
那座寺廟,還是那個樣子,跟幾年前見到的沒啥變化,人還是那么多,摩肩接踵的,恍如早高峰時段的地鐵站口,得排著隊進出,排著隊走過各處遺跡,得耐心聽完各路男女導游,扯著嗓子講述的一段段傳奇,不聽他們講完,你也甭想動地方,當然,也有可能你還未動地方,又一個精彩的講述就會在你的身后,扯著嗓子一字不差地開始。
這是個成功的風景區,在這樣的成功里,片刻的清靜,都是浪費。
其實,我想象中的少林寺便是個熱鬧地介,總有許多江湖恩怨與它糾葛,總有許多世道不平要它鏟除,以至稍有逞強斗狠之念便恨自己沒早兩年來這里學身真功夫。當然,這都得力于那部給我們這代人太深印記的同名電影,更得力于課堂上疊于書本之下用心攻讀出的一部部武俠巨著,當然,那是在說長也不算很長的時間以前。
后來才知道,所謂的江湖恩怨不過是金先生、梁先生們在說長也不算很長的時間以前,傾力描摹出的幻景而已。而少林寺,在比那個時間長得多時間里,原也應算是一處清靜所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曾經有一位洋和尚,就便慕它的清靜而來,在附近的一座山洞里壁觀靜坐,一晃九年。九年以后,他為中華文化奉獻出了一支瑰麗的花朵,這座少林寺也終要因之而不朽。
那位洋和尚,便是菩提達摩,我們更樂于親切地稱呼他為達摩祖師。
他所交給我們的那支花,不是《易筋經》,不是中國功夫,而是一支稱之為“禪”的花朵。
自此,我們第一次嗅到了來自天竺的花香,并象坐在靈山寶座上的佛祖一樣會心的微笑;自此,我們第一次開始沉靜地審視,來自我們內心稱之“真如”的本性;自此,我們第一次開始認真地思考,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真諦。
奧,原來,佛離我們并不遙遠,原來,佛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原來,成佛并不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原來,剎那間的領悟,便有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力量。
千佛殿,是少林寺的最后一進大殿,大殿三面的墻壁上彩繪著“五百羅漢毗盧圖”,當然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這些均為難得一見的唐代壁畫珍品。隋代大力倡導佛教,少林也繼北周武帝滅佛之后得以復名,并成為北方第一禪寺,擁有了自己的僧侶武裝。在隋滅唐興的政治變局中,少林的這只武裝隊伍曾在李世民對于王世充的討伐戰役中,助戰解圍,因而流傳出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千古佳話。
這些似乎并不是傳說,如今那統著名的《唐太宗賜少林主教碑》依舊佇立在那里,我雖沒太多時間去解讀那上邊所列舉的,少林寺的種種優惠政策,好在有前前后后的導游接力一樣扯著嗓子的講解,讓你不得不知道,“太宗特許少林可練僧兵,可開殺戒,可吃酒肉......”,這讓我想起那部電影《少林寺》的結尾中主持的一句句“汝今能持否”。
少年的我每看到這里都恨不得拍著大腿跳起質問,放著好好的牧羊女,你戒什么戒。
戒是必須的,因寺而存,但政治上站對了隊也是必須的,寺因而存。
這些換取來的優惠政策,或只有成年了才能懂得,因而也便有了“多少英雄豪杰都來把你敬仰,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呵呵。
好吧,再說那座千佛殿吧,如今的那里的門額上寫著“西方圣人”,那說得自還是達摩,大殿高聳的石階之下,我見到了那位圣人的一尊不算高大的石像,一副怪里怪氣的模樣,怪里怪氣地瞧著那些排著隊走到他的面前,而后擺出更是怪里怪氣的姿態與它合影的人們。
很想問這位曾嘲笑梁武帝“并無功德”的洋和尚幾個問題,您說武帝“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不算功德,那當年十三棍僧救出唐王可算功德?那如今釋大師對于少林成功的商業化包裝、營銷、推廣可算功德?
“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p>
也罷,隨他去說他的道理,反正這樣熱鬧的地介里,也難想通這樣的道理;反正這樣熱鬧的地介里,參不參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不過還是應該向他老人家深鞠一躬表示感謝才是,至少唐詩的氣質、宋詞的神韻、西廂的意境、紅樓的灑脫中,是難再離得開禪宗的境界的。
這樣的禪宗境界,也是已經融進到了我們的骨血里的,并在潛移默化中改造了我們文化的性格,這,總應算是功德了吧!
《嵩岳筆記》全集:
----------------------------
我是云行筆記,在此潛心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讓我們來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