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搞定1》(P41-43)
目標:掌握捕捉收集任務的技巧
R閱讀原文
百分之百的捕獲一切“未盡事宜”
你需要尋找和收集你世界中的一切未盡事宜,無論大小、輕重、緩急,只要是那些等待處理的、需要改進的、引起注意的事物,都要收集起來。
在你讀到這里的時候,許多事物正處于收集之中。信箱里收到了新的郵件,工作籃中添加了新的備忘錄,電腦中收到了新的電子郵件,語音信箱收到了新的留言。但與此同時,你也正在從周圍的環境中收集引起你注意的信息,并存儲到自己的大腦,而且大腦自己還會不停地思考,時不時的形成一些想法和主意,他們也需要你的關注。這些信息不像電子郵件那樣醒目,但他們也是“材料”,需要用某種方法對其進行處理,所以也是收集的對象。比如:在記事本上記錄的某些決策,應該盡快付諸實踐;在你書桌的抽屜里,某些不好用的文具需要修理一下或者干脆扔掉;在你的咖啡桌上,放著一些過期的雜志——這些全部屬于“材料”的范疇。
一旦你給某一事物貼上“需要做”或者“應當做”的標簽,它就變成了一件“未盡事宜”。當然,未盡事宜還包括所有正在處理中、尚未結束的事物,以及那些你已經實施但尚未最終確認完成的事物。
為了正確地管理這些“未盡事宜”,你需要暫時把它們全部放入一個“存儲器”中。等到有時間的時候再來確認他們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樣的問題,需要如何處理和解決。為了確保這個收集工具的有效性,你必須定期清空這些“存儲器”。
如果你想大腦也當作一個“存儲器”來看待的話,那么很有可能各種“未盡事宜”現在就已經被你收集起來了。但是如果無法找到一個可靠的外在體系對他們進行直接管理,那這些事情必定會藏匿于你腦中的某個角落,并且無法有效的定期清空。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把某項任務放入你的工作籃,那他就一定存在于你的大腦當中。我們在這一階段所要做的,正是要確保一切必要的事情統統得到了收集,并且存儲在你的大腦之外的某個地方
i復述原文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這也決定事件隨時可能發生。而我們的大腦作為一個“存儲器”也是無刻不在進行材料的收集。
那么這些材料又是什么呢?就是大腦中的想法。不管大小、緊急程度只要是需要我們去做的,哪怕只是你頭腦發熱的突發奇想。
材料有了,接下來該做的就是整理排列,主動處理,定期清空。
整理排列是基礎,需要將事情按照你的規劃做個排列。不這么做就會頭腦一片混亂。比如在工作中我會做5個文件夾,每天必做的,階段性做的,即將用到的,以后可能用到的,已經完成的。這樣我每天只需要按照文件夾來處理就可以了。在大腦中也可以制定這么幾個文件夾。
主動處理是最重要的,需要我們按照排列好的順序積極的去完成。如果只是做好了安排卻不去做那又有什么意義呢?這里就需要我們克服拖延,先從小事做起。
定期清理是精髓,待事情都處理完畢我們就應該及時清空。人腦不可能記得所有的事情,只有把完成的事情清空,才能為下一輪的“未盡事宜”留出空間。如果不清空的話會累垮自己的。聽說過零極限好像也是讓清空的。
a1聯系過去經驗
最近想法太多,一會想做直播,一會想鉤地板鞋還想給孩子鉤外套,一會又想再增加一個自媒體賬號,還想去參加一次行動派的活動。總感到腦子混亂不夠使。現在才知道這是沒有對我的“未盡事宜”進行整理排列。
a2未來行動方案
整理排列:
? ? ? 每天必做:更新自媒體用時1小時
? ? ? ? ? ? ? ? ? ? ? ? 完成拆書訓練營作業用時1小時
? ? ? ? ? ? ? ? ? ? ? ? 完成熊貓書院閱讀用時20分鐘
? ? ? ?即將用到的:給孩子鉤完一雙地板鞋一星期內完成
? ? ? ?階段性做的:做一次直播半月內完成
? ? ? ? ? ? ? ? ? ? ? ? ? ? ? ? 給孩子鉤外套一月內完成
? ? ? ?以后可能會用到的:做一個直播系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加一次行動派的活動
主動處理:
? ? ?每天必做按照列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 ? ?即將用到的和階段性的在完成每天必做的空余時間找時間做;
? ? ? 以后可能用到的在平時空余時間慢慢整理資料,積累經驗
定期清空:
? ? 每天已經完成了的項目及時清空,看著清空的那些項目獲得成就感和充實感。
如此一來,感覺自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