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煢倚
昨日吃藕帶,忽地想起了雞頭包梗子。小時候,每逢暑假,我們便坐上腰盆,揮舞著竹竿,在池塘里撈雞頭包梗子和菱角。撈上來的雞頭包梗子,老的剁碎了統統喂豬,嫩的則拿來炒著吃。菱角則無論老嫩,都成了小孩子的零嘴。
這些年,在京城,菱角倒是能輕松買到,雞頭包梗子,卻從來不曾見過。一次與朋友提起,她把握十足地贈與我一些,拿到手,卻原來是藕帶。乍一看,藕帶與它,著實恍若孿生姐妹——都像是蓮藕的縮小版,且其切面皆有小孔。
殊不知,滋味卻大為不同。雞頭包梗子,食之清脆爽嫩,一點渣兒都沒有,唯留一股清鮮氣兒在口中繚繞。較之藕帶,其清新綿軟有過之而無不及。
雞頭包梗子做法簡單,與辣椒清炒最妙。先將雞頭包梗子切小段,辣椒切片,隨之辣椒入鍋,熗炒片刻,再下雞頭包梗子,擱適量鹽,點一點生抽,撒些許蒜蓉,扒拉三兩下,裝盤即成。這道菜要快速翻炒,手慢則有損爽脆,更是有損清香。非常有意思的是,雞頭包梗子有變色的本領,一旦受熱紅色便瞬間幻變成白色,有點類似于紫菜薹。
雖說它做法簡單,但加工卻極為麻煩,因其表皮有刺,須剝去表皮后方可食用,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刺,總讓人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會扎到手。倘若戴上一次性手套,卻又不易揭起那一層薄薄的表皮,所以,只能徒手挑戰。要想免受其苦,就得退避三舍,巧妙為之。
有人說,雞頭包梗子與臘肉同炒,味道也不錯。我雖不曾品嘗,但仍舊固執地認為,不管怎樣準是要遜于清炒的。因這道菜,最難得的便是那股與生俱來的清香味,臘肉如此醇厚,定然會掩其清香,所以,就談不上味有多美了。
還有人說,雞頭包梗子可以做泡菜吃。有幸在同學家嘗過一回,加醋少許,佐以紅辣椒,酸辣爽口,也還不錯。
朋友凡事愛追根求源,自從誤把藕帶當雞頭包梗子后,她便一直耿耿于懷。于是上網多番查找,終于得知,原來雞頭包梗子就是芡實植株的梗。芡實屬睡蓮科,所以其梗與藕帶如同孿生,便不足為怪了。我們老家,祖祖輩輩都稱之為雞頭包梗子,我也就從來沒將它與芡實聯系起來。
雖然了解雞頭包梗子的人不多,但芡實卻是隔著門縫吹喇叭——名聲在外。芡實有“水中人參”之稱,其性能與蓮子相似,常與蓮子同用,醫書上說,“仙方取此合蓮實餌之,甚益人,為健脾益腎佳品,自古作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p>
奇怪的是,如此營養的東西,在我們老家追捧的人并不多,大家更熱衷的不過是雞頭包梗子,興許是留戀那刺里的一抹暗香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
【煢倚原創文章,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或轉發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報刊雜志采用請通過簡信聯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