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的本質就是時間的集合體。
我們把時間“出售”給企業或個人,以此來獲得報酬謀生,我們周圍的某些東西“實際上都是我們”時間的表現形式。
衣服
- 自己喜歡什么顏色?
- 什么款式?
- 什么牌子?
- 長披肩可以當衣服和裝飾
將衣物進行分類:
1.工作
2.游玩運動
3.日常生活
4.正式場合
一一對應 有寒意的春秋裝、不需要外衣的春秋裝、盛夏、寒冬
上、下、連衣裙、套裝、上衣外套
- 平日里對今后所需衣服的設計、材料、顏色做好打算,再綜合考慮預算、品牌等因素,可提升買到心儀衣服的幾率。
- 偶爾需要穿宴會服裝時,可以考慮從專業機構租賃。
- 所以不要在促銷大賣場或網站買東西,而要悠然自得地挑選自己細化的衣物。
沒辦法極簡的原因:
為什么東西會越來越多?
是不理智消費?占小便宜的心理?什么東西都舍不得扔掉?
改掉惡習的思維方式
沖動購物時提醒自己“等一下,我究竟想要什么呢?”
“比起物品,回憶更重要。”
東西無法再變回錢,也無法用來換取生活經驗。
兩周之內改掉或養成一個習慣,等到這個習慣保持下來后,再去花費兩周培養下一個習慣,讓生活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
想要購買的物品 必要程度 獲得的難易程度
七個小習慣:
1.不要。不要街邊的小贈品。出門購物自備購物袋。
2.不買。”這東西對我來說真的有用嗎?“當有現在不買以后就買不到的想法時,還是不買的好。
3.不存 對于日用消耗品,不必要去做存儲。堆積太多反而不知道珍惜使用。當沒有這些東西時反而可以動用我們的智慧去想解決的辦法。
不管多便宜,也只買有用的東西。
即使免費送,也知接受需要的東西。
4.扔掉。
5.代替。把現有的東西有效的利用起來。
6.租借。即使一次租借費相當于買下物品的價格,但因為使用頻率低,日后需要一直占用你的空間。”樂于借出東西給別人“”能向別人借來東西“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7.沒有也無所謂。
當猶豫買一件物品時,可以為自己如下幾個問題:
- 如果沒有它,你有多為難?
- 得到它后,享用”使用、看、閱讀)它的頻率是多少?
- 用不著它的使用怎么辦?
- 如果它一直放在身邊(不用),它還能算是美好、方便的東西嗎?
購物小貼士
- 以使用10年為前提,購買物品
- 注意物品的保養(如鞋子和家電的保修)
- 拒絕接受贈品
- 不要申請會員卡
- 選擇自己喜歡的毛巾和香皂
- 疲憊的晚上電商一炷熏香
- 參觀美術館、酒店休息室等漂亮的地方
- 不要輕易選擇網上購物
- 不要再跳蚤市場買東西(不要圖便宜或覺得有趣盲目購買)
- 不要輕易在外出旅行時購買紀念品
- 保鮮膜、洗滌劑等日用消耗品的數量每種不要超過一個
- 盡量不要儲存素食食品及罐裝食品
- 吃剩的冷凍食品不要再繼續保存
可處理掉的書籍:
暢銷書、暢銷作品
基本不會用到的基礎資料
僅有一部分有用的實用書籍
并非由于自己意愿而得到的東西
自己更好實施極簡的改進:
- 對于剛產生興趣的愛好,可以考慮租賃
- 一旦認定某種愛好,就堅持下去。
- 對于那些即使花些錢也很難堅持到底的興趣,要趁早放棄。
- 如果對很多事情感興趣,盡量選擇那些不需要太多東西的愛好。
對于不用的東西處理方法:
二手市場、網絡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