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也不能放棄讀書。
二月份的讀書會主題是清理,用這本《不持有的生活》開啟不持有的生活,開啟真正自然,樂活的好生活。
什么是“不持有的生活”
2005年肯尼亞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旺加里?馬塔伊在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演講中 對日語里的“不持有”進行了介紹,他說:“不持有”可以用四個R來表示 即縮減浪費(Reduce)、回收再利用(Recycle)、重復使用(Reuse)、維修再利用(Repair)。
“不持有”的真正含義,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價值,使之物盡其用。
超過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鐘愛的物品,不持有;
無法回收利用或轉送給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不適合自己、與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物品,不持有。
怎么過上“不持有的生活”
1.與“不持有的東西”進行接觸:制作購物清單,用心享受購物的樂趣。珍惜使用喜歡的物品,定期保養。選擇那些讓人有“僅買它就好”感覺的東西。
2.不買無用的東西:拒絕“便宜”“劃算”“打折”“促銷”的東西,可以選擇看電影,聽音樂會,旅行等,增加無形的財富。
3.認真遵守生活整理術:不把東西放在地板上,飯桌上不要擺東西,放置物品時要集中放置。
4.添置“生物”:家中養魚或者養花,會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并且督促著自己整理房間。
5.處理掉不用的鍋。
6.三套衣服,不如一條披肩:用披肩搭配現有衣服,開發物品的第二種、第三種使用方法。
7.認真挑選自己的日常用品:只要在平日里使自己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我們就不會為了釋放心中的壓力、填補心靈的空虛而購買一些無用的東西了。
8.向朋友和家人借用偶爾會用到的物品。
七個習慣幫你保持“不持有的生活”
不要
不要便宜的,免費的,適當拒絕別人給予的,贈送的。
不買
能不買就不買,只買真正必要的,真正喜歡的東西。
不存
不貪圖便宜囤積物品。
扔掉
扔掉過期的,不用的物品。
代替
有效利用現有東西,代替所需物品。
租借
租借不常用的物品。
沒有也無所謂
購物前反思,“這個東西真的有用么?”
六種類型人如何實踐“不持有的生活”
A賢妻良母型(樂于收藏型)
處理掉沒有用處的“免費物品”;堅決不接受免費物品;不要去百元店購物;不購買那些長期儲藏品;使家中物品的數量縮減20%。
B忙碌的OL型(亂放東西型)
整理裝有化妝包類物品的的手提包;處理掉很少用到的便利套裝和洗滌劑。
C購物女王型(快樂優先型)
購買一件東西時,就要相應減少一件東西;處理掉買來后沒拆封的東西;取消信用卡。
D缺乏朝氣型(精神緊張型)
約朋友見面;自己在家里做簡單食物;聽音樂;買花裝飾房間。
E省吃儉用型(不肯丟棄型)
周圍人幫助其少量的扔東西,先從“怎么看都是垃圾”的東西開始丟起;物品減少后,堅持把沒用的東西扔掉。
F三分鐘熱度(興趣廣泛型)
產生興趣時盡量租借所需物品;不感興趣后把相關物品處理掉;減少需要花錢和需要很多東西的興趣。
“不持有的生活”讓人感到愉快
人生是有限的,我們的能力當然也是有限的,不必非得什么東西都擁有。為了得到必要的東西,確立所需物品的優先順序,有了明確的目的,自己的精力就不會被分散。因為自己身上有了這樣一根堅定的“軸”,就不會搖擺不定,就不會莫名煩惱、疲憊不堪了。內心安定下來,就不會沒來由的自我厭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