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的網絡時代,讓購物這件事情變得越來越輕松,大到空調洗衣機,小到衣架衛生紙,鼠標輕輕一點,幾天之后,你就能收到一個或是幾個快遞,廚房可能就此多出一個破壁料理機,客廳可能增加一個雙開門冰箱,甚至衣柜里也添上各種各樣的除濕包。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購物渠道的便捷,讓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越來越多的物品,這些物品不斷擠占著我們的生存空間,讓我們本不寬闊的自由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每一個擠得滿滿當當的家庭,都是背負著一眾物品艱難前行的蝸牛,身心俱疲。
該如何解決這種被物品欺壓的狀態呢?《不持有的生活》或許能夠幫助你。它既沒有長篇大論描寫如何整理家里的衣物,也沒有告訴你疊衣服的幾個步驟,更多的是啟發我們對物品的態度,人應該做物品的朋友,而不是保持著敵對的態度,隨意處置物品,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繁雜。物品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保持適度的持有,才能更好的生活。我們總是說為什么看過了那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我們只是在被動的接受這些道理,卻沒有真正的去執行。就像整理這個動作一樣,大多數人在看過整理魔法后,并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對物品的怦然心動,僅僅只是折疊衣物和丟棄東西,是不能讓我們人生變得清爽的。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怎樣的習慣,才能讓你過上身心清爽的生活吧。
·不要
對免費贈品說“不”!因為免費,所以用起來不珍惜,反正是“白來的”,還會因為“以后可能會用上,先放起來吧”而使家里的東西越來越多。雖說當時接受的時候也會想著,“免費的,不喜歡了扔掉也不可惜”,可往往丟東西的時候卻并不那么容易。因為是自己接觸過的物品,所以它與我們已經自動產生了聯結,它在我們的心里掛了號,留了影,就不能再像從來沒拿到過那樣冷酷地丟棄了。所以對于那些自己用不著的試用裝、酒店一次性用品、街上免費派發的生活用品,請堅決不收!
·不買
花錢是個魔性的事情,我們在不經思考的購物中體驗花錢的快感,緩解心中的壓力,感受到對金錢的掌控和支配,這種支配會讓人恍惚,但其實它只能在購買的一瞬間使我們的內心得到平靜,過后又會回復成一片空虛。不知道多少人還沉浸在大減價和狂歡節里面出不來呢?抱著“現在不買,也許以后就買不到了”或是“想買就買,那么便宜何必再考慮”的想法,我們的房間里只會堆滿磨腳的高跟鞋,不合身的衣服和跟自己風格不搭的小飾品。然后每次出門時就發現,依然少一套可以出門的合適搭配。所以,“能不買就不買”,收緊物品流入的口袋,才能使生活中只留下“真正喜歡的東西”。
·不存
很多人都喜歡囤貨,且品類繁多,從紙巾、保鮮膜到各類文具筆記本,囤貨的理由不外乎是“現在搞活動便宜”、“反正時間長了也不會壞”。雖然囤貨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然用完”,但其實我們幾乎不會出現一天用完一整卷保鮮膜的情況,筆記本就更是用得慢了,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囤積好幾卷或是好幾本。(當然,作為收藏情趣的情況并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就算用完了,總能找到應對的辦法,而且,在儲存量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每次使用也會更加節省和珍惜。同時,大量購買某一樣生活消耗品,相對于節省下來的幾十元錢,家中的收納空間卻會變得擁擠,反而是浪費了,并不劃算。所以,不管多便宜,也只買有用的東西。
·扔掉
在“獲得”和“送出”這兩種行為當中,送出顯然更難,甚至要難上很多,想想我們在扔東西時的一思、二思和三思,諸般糾結都證明,扔掉一件東西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輕松。你會猶豫,“雖然容量小,但勉強還能用”、“雖然現在不合身,但我瘦了之后能穿”、“雖然顏色不好看,但買的時候花了很多錢”,諸如此類的思緒會阻攔你丟掉手中已經不合適的物品。所以,對于已經不合適的物品,我們必須養成及時扔掉的習慣,漂亮的紙盒和包裝袋,用不著就該丟掉;過期的藥品和不用的調味品也該丟掉;家里的報紙和小冊子超過一定數量,也要果斷地丟掉……我們要珍惜的不僅是購物時所花費的金錢,還有這些物品所賴以存續的收藏空間。
·代替
現在生活很便利,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使之更便捷的器具,比如將桶裝油倒進小油壺里的漏斗,再比如可以把胡蘿卜刨成長長的薄片的刨子。雖說價格不貴,但一年可能也難得用上幾回,而假如超市里沒有你中意的白色小漏斗,甚至只有你特別討厭的某種顏色的塑料制品。你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討厭的東西嗎?每次走到廚房,都會看見自己討厭的東西,哪怕只是一個小漏斗,也足以讓人煩躁了。因此,在無法選擇心儀物品的時候,我們不妨想想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替代它,尤其是那些十天半個月都不會用到的東西,不要為了一時便利而勉強自己天天面對討厭的東西。我們的時間和目光都應該留給那些我們真正喜愛的東西。
·租借
對于一些不常用的東西,除了找替代品,還可以去租借。比如結婚時想要拍攝婚禮現場作為留念,也不是非得要自己去買一架攝影機親自上陣,大多數人也會想到請專業的婚禮拍攝團隊來全方位的留影留念。還有只在婚禮上穿一次的婚紗,考慮到儲存和節約,也可以在婚慶公司租一件。對于家里空間很大的人來說,一件婚紗當然算不上什么,但是如果不是出于留念的目的,在衣柜里放上一件體積龐大而不會再穿的衣物,每次打開衣柜的時候多少也會有些郁悶吧。向專業團隊或是親朋好友租借一些平時用得較少的東西,不僅能節省家里的收納空間,在這種借與還之間,也能增進人際關系,讓人與人之間走得更近。
·沒有也無所謂
人類的思緒總是變化得很快,在得到某樣物品之前,會釋放出強大的信念和力量,心中只想著“我要得到它”,但一旦真正買下拿到手中,之前的一切就好像過眼云煙,熱情轉瞬即逝。不少人也說網購最開心的就是拆快遞盒的那一刻。那么,為了盡量減少這種冗余物品,我們在取得一件物品之前,很應該再耐心問問自己:
·如果沒有它,你有多為難?
·得到它后,享受它的頻率是多少 ?
·用不著它的時候,該怎么辦?
·如果一直放在身邊不用,它還能算是美好方便的東西嗎?
把這些問題放在心里,或許能減少一些我們生活中“沒有也無所謂的”東西。
希望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是我們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被一些可有可無的雞肋所包圍。每一樣東西都是時間的結晶,這些結晶壓在我們心上,都是壓力。那些雖然沒用也不喜歡,但是卻嫌麻煩沒有扔掉的東西,即使再小,也像深海的水一樣沉重。這種壓力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煩躁而不正常,所以,還是讓這七個小習慣,來幫助我們都過上身心清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