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小說《雪國》里,提到日本雪鄉的一種絲綢衣服,叫縐紗。縐紗在冰天雪地里完成。農民們在雪地中繅絲、織補,又在雪水里漂洗,晾曬也是在鹽場一般的雪地上進行。制成的衣服在夏天穿,據說特別涼快,因為有來自冬天的沁寒。同樣邏輯的做法,在別的地方也有。中國廣東珠三角也有絲制面料莨紗、莨綢,現今被人們習慣統稱為"香云紗",它們的晾曬染整過程中,使用了泥土的附著。因此被視為非常爽滑的面料。
我第一次遇見香云紗,它給我留下了極端不好的印象,當時我剛認識我師傅,剛剛盤過盤扣的師傅攤開兩個手掌給我看,只見他的指尖都已被染成了黑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它的名字——香云紗。
后來我才慢慢知道香云紗這種手工染整工藝有多么的辛勞。
織好的白坯紗綢,拿到曬莨場,開始了它最為獨特的曬莨歷程,這也是一個和陽光、水、泥土發生接觸與反應的過程。
每年的六月中旬開始也就是現在,每一個曬莨場,工人們正加緊干活。一年中適合曬莨的時候并不長。通常來講,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曬茛的季節,但是到了農歷的小暑大暑還有立秋,因為日照過于強烈,氣溫過高,會導致曬出來的面料變硬發脆,所以曬莨也會在那個期間擱置,到了八月中旬才能復工,到了十一月北方的干燥氣候南下的時候,就更不適宜曬莨了。
曬莨的主要工藝流程:綢緞準備→浸莨水1次→灑莨水6次→封莨水6次→煮綢1次→封莨水12次→煮綢1次→封莨水1次→卷綢→過河泥→水洗→封莨水1次→攤霧→卷綢→檢整碼尺→成品入庫。
在這一步步的步驟過程中,薯莨的成分被循序漸進地為紗綢所吸收。而這一系列工序中,最讓人難以把握的是每一道工序的度在哪里:浸莨水的時間、莨水的濃度、曬莨的時長、涂泥的時長,都和當時所處的環境、紗綢面料所表現的狀態都息息相關,操作的師傅根據常長年積累的經驗來隨機應變。環境總是不同、時機總是不同,世界上沒有兩塊相同的莨紗或莨綢。
由于香云紗的手工染色,所以固色不如化學染色那么好,但是這也帶給了香云紗獨特的蛻變之美,世上沒有兩塊同樣的香云紗面料,每一次洗滌它都會蛻變出不一樣的自己。
小暑將至,香云紗旗袍能夠帶給你一份空調之外的清涼,下面介紹我們這季上新的六款香云紗旗袍。
NO.1 [尋芳計] 這次的設計里,用了銅鎖,選看翻砂底板,密度均勻。時光流逝,斗轉星移。鎖,不但可以鎖物,還可以鎖心。還記得《圍城》里那首經典的小詩嗎?“難道我監禁了你?還是你霸占我心?你闖進我的心,關上門又扭上鎖,丟了鎖上的鑰匙,是我,也許你自己。
NO.2? [皓眉溪] 這款香云紗的料子有大朵大朵的牡丹,如果是用緞子來做的話必定會比香云紗華麗,但是用了香云紗做出來另有一種洗盡鉛華,不施粉黛,不藏心機,具有清新脫俗、淡雅的氣質。
NO.3 【曉猶織】這塊香云紗料子被印上了非常美麗的藍色有那種草木染的效果,還有竹子的暗紋,我們搭配了復古的京派設計。整個旗袍穿起來非常的顯腰身,有一種古典的美。
NO.4? [翠青煙] 這塊料子有大片的藍色,大部分來說染色還是很均勻的,在老香云紗里算是難得的一塊料子,袖子的設計用了傳統的平裁,面料不多哦~想下手抓緊時間。
NO.5 【子規啼】自從喜歡上傳統的旗袍之后,我就一直鐘愛橫條紋的圖案,基本上適合做旗袍的橫條紋圖案都被我買來做了,這件香云紗旗袍的紅條紋更是難得,上面還有花朵映襯,然后我把最美的紅色條紋放在了上身胸線的位置,從視覺上更好的塑造旗袍的曲線。
NO.6 【對煙蘿】很喜歡這塊料子上的小碎條,感覺像是藏起了很多細細密密的小心思,這款的設計特意搭配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手工盤扣,做了短袖的設計非常的遮肉哦~~
重生之情,夏至未至,過一日就少一日與你的時間,珍惜這樣的歲月,盡管那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