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醫生朋友說,立秋以來,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就診人數明顯增多20%左右。
秋季是抑郁癥等“情緒病”的高發時段,我們要注意識別不良情緒,警惕“悲秋綜合征”發生。
“這段時間我睡眠特別差,白天沒精神,心情也不好。”近日,四十多歲的高女士頂著黑眼圈,來到精神科診室尋求幫助。高女士從事財務工作,臨近年底匯總任務重,最近她總是入睡困難、清晨早醒,睡眠質量也變得很差。
除了睡眠問題,高女士發現自己的情緒日漸消沉,尤其是一到天色陰沉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流淚,“感覺生活無趣、工作無意義,一切都沒啥意思。”經醫生診斷,高女士已出現輕度的抑郁和焦慮癥狀。
秋季是抑郁癥等“情緒病”的高發季節,此時由情緒問題引發的一系列健康狀況也有“悲秋綜合征”的說法。
究其原因,包括:秋冬交替,萬物凋零,氣溫變化比較大 ,人們容易產生傷感情緒;臨近年底,許多人工作壓力大,容易產生不良情緒。
光照與褪黑素等激素分泌息息相關,入秋后光照減少,也會導致人體激素分泌、睡眠節律出現變化。比如最近華北地區的大霧和霧霾天氣,我總是感覺周遭人的情緒普遍不高,我們要注意識別這樣的情緒,可以刻意做好調整,調動生活的積極性。
在抑郁癥或抑郁情緒的早期,最明顯的特點是失眠或嗜睡。睡眠問題能側面反映出情緒的波動,同時也會導致出現精神消沉、思維遲鈍、倦怠乏力等身體癥狀。此外,頻繁出現煩躁情緒,“看什么都不順眼、不順心,喜歡挑毛病”,也可能是“情緒病”的前奏。
那這段時間該如何照顧好我們的情緒呢?
一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多出去走走。既能接受光照、調節激素分泌,又能欣賞美景、轉移情志。
二是適量增加運動量也能平靜情緒、緩解壓力。
三是面對較大的生活、工作壓力時,可以為自己列下清單,將待辦事項分輕重緩急排序處理,狀態實在不好時,要允許自己停下來,以免把“弦”繃斷了。
四要學會“借力”,向親人、朋友傾訴尋求幫助,必要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五是多在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下功夫,比如閱讀寫作、書法繪畫、釣魚、編織等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相信情緒自主的人,一定會好好的調整自己的生活。喜歡讀書的人都知道《紅樓夢》,“一枕幽夢向誰訴,千古情人獨我癡”,秋冬在即,別讓自己變成林妹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