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非天成,各級為政者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唯有“識才、育才、用才”環環相扣,方才能成非常之才,非常之才成非常之事。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边x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方能稱為“人才”。一個人的“才”是很容易辨識的,那么,如何辨別一個人是否有“德”?就要看他的價值追求、看他的思想品質??此欠裼屑覈閼?,是否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否肯于擔當?!白R才”要火眼金金,更要耐得住性子,在實踐中、在事件里辨識人的德行品質。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覓得人才,還要持續培養人才。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和氛圍,在事務中磨練人才。古人有云: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鶎邮桥囵B人才的沃土,但是部分年輕干部受不了基層的苦和累,變相逃離剛性“基層服務期”。一方面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價值觀不達標,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基層在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的氛圍中的短板問題。成長一如蓋樓,地基是關鍵,對于干部成長而言,基層經歷就是地基,只有地基牢,才能走的遠。有了基層經驗,在做決策、思考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接地氣、通民生、懂國情。因此,年輕干部要正確認識基層工作,珍惜基層工作經歷,為走的更遠積蓄能量。同時,基層為政者更要樹立為黨的事業“育才”的意識,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大力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輸送人才。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用人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人才非全才。使用人才要堅持人崗相適原則。要做到人崗相適,就對用人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者首先要做到“底子清”,知道各個崗位需要什么素質的人才,了解所屬人員的所長和所短,同時要不拘一格,破除唯資歷、唯身份、唯學歷論,以大眼界、大氣魄因事擇人,按需用人,激活干事創業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