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咬文嚼字般地看完《源氏物語》這本名著。該書勘稱為日本不朽的古典文學(xué),中國式的“紅樓夢”,其中大量的描寫了平安時代的王公貴族生活。
它寫成與公元1001-1008之間,其作者為紫式部。源氏指姓氏,物語是日本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描述的意思。該書共分為三部,前兩部寫的是光源氏與各種女子的愛情故事,最后一部以匂君與熏君為主人公,鋪陳了復(fù)雜紛繁的男女愛情故事。全書以源氏一大家族為中心,反應(yīng)了當時王朝貴族的奢靡淫亂的社會風(fēng)氣,開啟了“物衰”的時代。
光源氏是桐壺帝與其寵愛的更衣所生的孩子,因該更衣沒有可依靠的龐大家族背景,而桐壺弟又備其寵愛她,由于受到眾多嫉妒與怨恨,從而憂郁離開人世。此后,桐壺帝對源氏更是寵愛。
源氏從小就生地美麗,光彩照人,才華橫溢。在長大以后,更是出眾,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美男子,眾人見了,都不禁贊嘆。桐壺帝在不久后娶了藤壺女御,對其加以寵愛。源氏從小就被桐壺帝帶在身邊,故常與這個繼母見面,毫不忌諱。長大以后的光源氏性格敦厚善良,但生性好色。在他看來繼母的美貌是無人能夠比的,故常常垂憐她繼母的美色,想與其見面。此外,在宮廷內(nèi)也到處與各宮女或是權(quán)貴家的小姐私通。
她娶了左大臣家的女兒葵姬,與其關(guān)系并不十分融洽,與六條妃子、朦朧月,空蟬等有著各種情愛關(guān)系。他與繼母發(fā)生關(guān)系,生下后來的冷泉帝,與葵姬生下夕霧。由于一直得不到繼母,后娶了紫姬(與藤壺女御相像,為藤壺女御的侄女),紫姬由源氏撫養(yǎng)長大,是源氏最愛之人。后因朧月之事,被貶謫到明石浦,與明石姬生下后來明石皇后。最后一部中的匂君是明石皇后與帝的孩子,熏君為三公主與柏木之子(三公主嫁于源氏)。
日本平安時代大約在中國晚唐至南宋時期,該書中描寫了大量從中國傳來的文化,例如佛教,詩歌,樂器等。當時的日本盛行佛教,一些命途多舛、厭棄世俗之人,便投身佛教度日,并以此為高尚之事,修得來世福德,通往極樂世界,例如書中的空蟬,浮舟。最令人矚目的是求愛中的贈答詩,如男子對女子有意,便隔窗贈予情愛之詩,女子當以作答,以表禮儀風(fēng)范,最令我深刻的一首詩《空蟬》:蟬衣一襲余香在,睹物懷人亦可憐。蟬衣凝露重,樹密少人知。似我衫常濕,愁思可告誰?
書中描述當時的宮廷高貴男子與女子都習(xí)樂器,以琴,古箏,笛等為主,每到宮廷宴會,聲樂為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浸透著一種歌舞升平,奢靡繁華的宮廷風(fēng)氣。日本的婚嫁習(xí)俗為男子可到女方家過夜,也可自立門戶將其迎接自家府邸,許多女婿依附岳父家,增其門望。
該書描寫以女子為中心,反應(yīng)了當時淫亂亂倫的社會風(fēng)氣,對日本后世的風(fēng)氣民族發(fā)展有著巨大影響。在今天日本社會上,也略有體現(xiàn)。
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早在多年前已有縮影。文化差異讓我們相互理解,思考所謂的價值觀與未來發(fā)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