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爆款
爆款,就是一種用大比例資金,投注在小部分產品上,以期贏家通吃的策略。
為什么會出現爆款?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邊際成本急劇降低,導致最優秀的頭部產品,可以在它覆蓋的市場里,贏家通吃。
案例
華納兄弟總裁霍恩,每年把大比例的預算,都投在小部分他認為的爆款電影上。這種豪賭,當然是有風險的。賭對了,盆滿缽滿。賭錯了,血本無歸。
隨著華納兄弟出品了《哈利·波特》、《暗黑騎士》等系列,以及《盜夢空間》等超級大片,2011年,華納兄弟創下了歷史上唯一連續11年超過10億美元全美票房的紀錄。華納兄弟獲得了巨大成功。這種將大比例的資金,投注在小部分產品上的策略,就被稱為“爆款策略”。
運用:長尾理論?還是爆款?
假如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手上有一項能保護眼睛的LED照明專利,所以一心想做好護眼臺燈。這時候,你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盡可能覆蓋,做各種價位、各種款式的護眼燈,幾十款砸向市場,必有一款適合你。另一個,則是只做一款,并傾盡全力,把它打造成“爆款”。
也許你可以考慮的策略是,尋找過去滿足大眾需求的臺燈市場,不能足夠覆蓋的長尾中,你認為你最擅長的一種,然后一頭扎下去,做到最好,成為爆款。
延伸:
長尾理論和爆款,是“邊際成本”這枚硬幣的兩面。互聯網帶來了邊際成本地急劇降低,導致長尾需求越來越容易被收集,而好的產品也越來越容易贏家通吃,形成“需求間的越來越長尾,需求內的越來越爆款”的現象。
找到一個長尾需求,做成爆款,我稱之為“長尾爆款”,才是真正的未來。
比如,雖然華納兄弟因為互聯網,作為頭部資源,贏家通吃了電影市場,但是同樣因為互聯網,開始出現了網劇這種小人物拍大電影的長尾,出現了“Papi醬”,出現了《萬萬沒想到》,出現了《谷阿莫講電影》,讓很多人根本不用走進電影院,就能享受娛樂。
再比如,過去“5分鐘商學院”,太長尾,沒人做,做了也沒幾個人會訂,不賺錢,所以大家只能走進家門口的商學院,花巨額成本去學習。但是因為互聯網,我們有機會在得到APP上,把長尾需求高效地收集起來,開創了一個本來根本就不存在的品類,并成為這個品類里的爆款。
小結:怎么才能利用爆款,做到贏家通吃呢?
第一,要找到足夠細小的長尾。比如臺燈,孩子用的,還是老人用的?放在書房的,還是放在床頭的?插電的,還是電池的?不要希望能做成國民爆品。因為連以做爆款著稱的小米公司,在小米手機后,都出了紅米系列,Note系列,Max系列,以及C系列,S系列,青春系列等等無數型號,覆蓋足夠的長尾需求。
第二,滿足最長尾的需求里,最大眾的痛點。你要真正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是解決得最好的。比如行李箱,我就是在所有能帶上飛機的箱子中,最能科學收納的,一寸空間不浪費,誰都沒我能裝。
第三,利用互聯網,降低邊際成本。借助電商平臺,社交媒體,口碑宣傳等等一切的手段,收集這部分你本來接觸不到的長尾用戶,把小需求,變成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