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凡日知錄
? ? ?文中舉例讓我想到了比爾蓋茨的第一桶金,以前看他的創業故事感覺他在當時買下一款操作系統并賣給IBM是多么的了不起,可是當我們知道了他媽媽當時的職位以及那時還是很少人能接觸電腦的時候,自然而然的認為他的成功就縮水了。還有就是喬布斯,很多人以為喬布斯是工程師其實是錯誤的。蘋果創業時喬布斯是負責銷售,工程師是另外一位,所以蘋果的成功不僅僅是喬布斯的設計感,還要有工程師的創新于能力。
? ? ?吳老師經常說:經驗就是成功后總結的好運氣,這句話放在今天的主題下很應景。我總結的歸因謬誤是我們總要為一件事情的發生找一個理由甚至是借口,如此才能方便我們接受它的真是發生和存在,問題就出在我們在尋找這個原因時可能會張冠李戴,將原本小概率或本不想干的事情,只不過恰巧在事情發生時它也發生了,于是我們得出了一個看似合理的結論:A發生導致B發生。比如我們訂閱了專欄,因為我們花了錢訂閱產品所以我們要每天查看,因為我們查看了所以我們學習了,因為學習了所以我們漲知識了。只是簡單查看一邊用古典老師的金字塔學習理論分析,估計第二天就忘光了,結果就是并沒有學到知識還浪費了時間。這算不算歸因謬誤?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 ? ?今天講的成本決定論和需求決定論一種逆向思維,通常是原因決定結果在這里是要反過來的。需求決定了銷量和價格,銷量和價格又反過來制約它的原材料成本,層層遞歸,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需求決定論是正確的。可是切換到一個初級市場,比如襪子第一次出現時賣家給它的定價應該是按照它的成本來售價的,因為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市場的連鎖反應,這時候成本決定論應該是正確的(這是極端特殊情況)。
? ? 至于課后的提問,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用今天課上所講的內容來說,雖然它凝聚了很多人類智慧和勞動,它的初始成本很高,可是市場漸近成熟,需求開始決定價格和影響市場,從而制約了它原材料的成本,逐漸的互相影響下,最終的價格應該是由需求決定的。簡單的例子就是鉛筆,一個看似普通的鉛筆所包含的協作在以前課堂曾講過,從協作方面講它的成本應該是很高的,但是現實中鉛筆的定價卻很低,這個跟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有關,跟市場的需求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