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主題1】:做好準備,開始交談
【片段來源】:《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R:閱讀原文】
通常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為日常的交談和會面做什么準備,交談不順時,往往弄不清楚問題出在哪兒。其實,事先為社交場合做準備,就好比野外探險前研究地圖,你會因此建立方向感。在事先準備的基礎上,比較具體的觀點才會一一浮現,這樣,交談中你才能不偏離軌道。這就是你的指南針,時刻指引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
那如何為交談做準備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看——
(1)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
會面前,準備一份“自我介紹”是必要的,注意介紹一定簡要,因為你一旦成為主要的關注點,繼續探索的能力就會減弱。
也可以準備兩份“電梯演講”式的簡短介紹,其中一份大概30 秒,主要介紹自己的概況和工作;第二份內容大致相同,只是不含工作介紹。第一份用得比較多,因為人們開始交談時經常會問,“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不過,相比較而言,第二份更容易開始交談探索的嶄新領域。
(2)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方。
提前準備一些開場白式的話題。想一下有哪些具體問題適合問,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對方會不會有尷尬感。不妨將這些問題寫下來,以便加深記憶。
想一想接下來會遇到誰,你們會說些什么,將這些內容寫下來。想一想,你對他們有哪些了解,比如說,他們的興趣、愛好、生日、觀點及背景信息等。可以向熟悉對方的人詢問。如果對方是公眾人物,不妨上網搜索,當然,我并不是說要你成為“人肉”高手,你只是從公開的信息中盡可能多地尋找自己需要的而已。
(3)將注意力集中于所處的情境。
在健康友好的談話氛圍中,雙方的信息輸入應該是平衡的,注意力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失衡。因此,將注意力集中于你們所處的情景,是最為安全的做法,就是將問題和評論集中于彼此都感興趣的大環境或外部事件。
【作業】
請根據上面的【R】寫出你的: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作者:大鵬Darpon
[作業正文]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what-在進行社交前,應該事先做好準備,只有如此,才能讓交流達到預期的效果。
why-很多時候,跟人談話會出現沉默期,找不到話題聊,即使有話題,也是漫無目的地尬聊,明明是為了某個目的去會面,結果卻出現了這種無效交流,所以,當以后要去會見客人的時候,還是要做些準備工作。
how-
第一步“自我介紹”,當然不是像參加面試一樣那么長的自我介紹,簡短而明確的自我介紹,讓對方對你的社會屬性有明確了解,比如,你去跟別人談合作,要介紹清楚“我是……,我是負責這個項目的……”。
第二步,聚焦于對方。想好要面對的人是誰,注意對方身份,以便找好話題切入點,
第三步,注意情境。會談基于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環境、時事背景來交流,會談雙方信息輸入才會平衡。
where-這種方法更加適合自己作為發起方的一方的會談,對于突發的社交不太適用。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兩個月前,我項目的合作方合同到期了,需要尋找新的合作方,約了一家大醫院的大主任,去談合作。
跟主任見面,做了個簡單介紹,我是金桃,負責*項目,然后就開始講起來了,這個主任聽了一會兒,就打斷我了,直接問我,你的項目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有什么風險……然后我就尷尬了,結果是那天主任說你回去再想想吧……
反思,做得好的地方是做了自我介紹,很簡單;不好的地方,1.沒有考慮到對方的身份,他是科室大主任,他的出發點肯定是站在科室利益的;2.情境,當時約的地方是會場,主任時間不多,我沒有把談話要點提前準備好。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3月份會召開審計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財務領導,董秘,外審人員,內審,但是作為內審,跟外審人員交流不多,需要加強跟對方的交流。
第一步,做個簡單介紹,你好,我是公司內審的金桃。
第二步,考慮對方身份,我會事先跟財務領導確認一下,外審人員來參會的人是什么級別,不過都是財會相關的人員,我考慮會選擇最新的個稅改革聊一下,實行三個月來有哪些新聞,作為切入點溝通。
第三步,本次會議的情境,是公司年報基本定稿,會圍繞一定年報過程中的問題做對等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