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盡頭的燈-極簡主義
日內瓦湖上的山脈中,建成了一條很長的汽車隧道,隧道出口有世界上風景最優美的度假勝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在此處欣賞美景。因為隧道很長,工程師在入口提醒游客要開車燈,但開燈出了隧道后,部分游客忘了關車燈,導致汽車電池沒電,車無法啟動,游客們怨聲載道。
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工程師想盡了各種解決方案,都不理想,問題變得復雜而難以解決,當然這也說明西方的思維模式及其嚴謹性。最后他們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隧道盡頭加一塊標牌,寫上:您的燈亮著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是處理問題的關鍵,這與極簡主義的觀點不謀而合。
你的燈亮著嗎?有時我們需要搞清楚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的真正所在,以便能夠找到一種最為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它們,走出問題的烏托邦。
《你的燈亮著嗎?》作者高斯、溫柏格都是學校的老師。這原本是一本寫給計算機程序員們的通俗書,作者寫作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程序員們搞清楚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的真正所在,以便能夠找到一種最為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它們。可令人吃驚的是,它出版之后,在問題解決領域迅速被人們奉為經典,“問題的真正所在”成為了當時最流行的術語,而書中所指出的問題大多是我們所困惑的。
換個角度分析問題
出現問題時,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也會不一樣,有時一個問題還會引發新的問題。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還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還看問題,真正做一下 “別人”,用印第安人的說法,叫做“穿上另一個人的軟皮鞋走路”。站在各個角度來看待面臨的問題,以能夠知道其真正所在,然后去嘗試那個最能解決真正問題的方法。
什么是真正的問題
有時問題其實就是你期望的東西和你體驗的東西之間的差別。每種解決方法都會帶來新的問題,沒有什么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永遠都不能避開問題。問題、解決方法以及新的問題交織成一條無窮無盡的鎖鏈。我們能期望的最好結果就是新的問題沒有我們“解決了”的那個那么棘手。遇到問題時,不要輕易下結論,但是也不要忽視你的第一印象,要學會提煉問題,準確表述問題所在。
我們真的想解決問題嗎?
事實上,并沒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們的問題被解決。有時人們已經找到問題所在,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并不一定會希望去解決問題。
改變自己
一旦你確定了問題真正從哪兒來,尤其是因為問題的根源常常在你自己身上,這時處理問題時就需要你改變自己的態度,即便遇到官僚主義、霸權主義等,也尊重他,甚至將“惡棍”想成“英雄”,激發別人的責任感、道德感,既愉悅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書中最重要的13句話:
1)動手去解決問題之前,好好想想問題的來源;
2)如何站在各個角度來看待面臨的問題,以能夠知道其真正所在;如何去嘗試那個最能解決真正問題的方法,并且時刻保持警惕心;
3)為什么不要把人們的解決方法誤認為是問題的定義,更不要把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誤認為是問題的定義,特別是這個解決方法是你自己所使用的;
4)永遠都不要肯定自己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定義,即使是在問題好像已經解決之后。
5)每一種解決方法都會帶來新的問題;
6)問題最難以處理的部分恰恰是去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7)在理解問題之前,至少要做好準備接受三種可能的出錯情況;
8)或許還可以改變問題的表述來獲得不同的解決方法;
9)當你沉迷于尋找問題定義和解決方法時,不要忘記隨時都回頭看看,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經迷路了;
10)當別人能夠很好地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11)如果某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本人卻并不會遇到這一問題時,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也感受到這一問題;
12)不管看上去如何,人們很少知道他們要什么,直到你給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13)甚至,事實上,并沒有多少人真的希望他們的問題被解決。
前段時間我咽痛,連續發燒十幾天,卻無感冒癥狀,看了三個三甲醫院,三個主任醫師,吃了一個多星期的抗生素,都無法退燒。
我從中醫看到西醫,從呼吸科看到耳鼻喉科,做了喉鏡、常規血項,均顯示正常,呼吸科讓我去耳鼻喉科看,耳鼻喉科又讓我去呼吸科排查。
咽部繼續痛,燒還在持續中,最后燒到了39.6,不得已我辦了住院手續,去醫院繼續排查發燒原因。在醫院里,我是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被檢查了個遍。心電圖;胸透;彩B:肝、膽、胰、脾、腎、子宮;血液檢查:估計抽了二三十管血,檢查項目超過一百項;細菌培養;登革熱;免疫系統;結核;甚至連癌細胞也檢查了。
后來我的咽部又開始疼了,醫生才開始懷疑我是不是甲狀腺的問題,一檢查,果然是,這么小的病,卻兜了一個大圈才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么我真想問醫生,咽部病痛的可能性有哪幾種,看來醫生也得學學這本書,如何去找出“問題的真正所在”,改變思維模式,不要以固有思維方式,以為咽痛就是扁桃體發炎了。
本書通過很多小故事,讓我們了解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思路,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
這不是一本好懂的書,雖然書中圖文并茂,也舉了很多例子,但我有時還是一頭霧水。看來要想洞察書中的奧秘,學習到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智慧,改變我的生活, 還要多看幾次,再慢慢體會。但無論如何,我們永遠不要放棄尋求“問題的真正所在”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