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問題該如何思考和解決,應該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本《你的燈亮著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從定義描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層層分析,來自著名思想家溫伯格(其著作還有系統思維導論,程序員開發心理學)的一本小書。
拋去故事(你真的應該去讀讀那些故事,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破事兒一模一樣= =),試著道出發現問題真正所在的邏輯。(直接看很像繞口令,需細細體會,然后經常拿出來反復誦讀!)
誰碰到了問題? 然后針對答案給出的每一個群體,分別問問: 問題的本質是什么?
問題就是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之間的差別。
有關定義問題的很重要的兩點: 1. 不要把別人的解決方法作為定義問題的方法。 2. 如果你解決問題太過神速,別人根本不會相信你真的解決了問題。(真諦吶!)
無論什么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都是交流的問題。
別把問題的解決方案誤當作問題的定義,當這個解決方案是由你提出的時候尤其如此。
即使問題已經解決,你也無法確定你的問題定義是正確的。
你永遠無法確定已經找到的問題定義是正確的,但是永遠不要停下尋找正確定義的腳步。
任何一個問題都是理想狀態和現實狀態之間的差別,當人們通過改變狀態“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會新制造出一個或幾個問題來。簡單地說, 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下一個問題的來源。
看看你對問題的理解,如果想不出至少三個可能有出錯的地方,你就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問題。 在任何一個問題定義中,都有幾百個點有可能被忽略。如果連三個疑點都找不出來,那么你要么是不會思考,要么就是不愿意思考。
借助外國人、盲人、兒童來檢驗你給出的定義,或者讓自己設身處地地站到外國人、盲人、兒童的角度上來檢驗。
e.g.可以拿一本書試試,不要考慮內容,只看它的結構設計,并且不斷變換角度思考問題所在,直到找到**至少**10個會在閱讀時帶來不便的地方,而這些地方你平時已經熟視無睹了。
在社會上,很多問題源自系統的設計者和決策者,他們并未親身體會過應該由他們“負責任”的問題。(決策制定者不是決策覆蓋人群)
如果一個人處于解決問題的位置,卻并不受問題困擾,那就采取一些行動使他能親身體驗到問題。
e.g.隧道標牌:如果是白天,而且車燈亮著,那就把車燈關上; 如果是晚上,而且車燈關著,那就把車燈打開; 如果是白天,而且車燈關著,那就讓它關著; 如果是晚上,而且車燈亮著,那就讓它亮著。====替換為:你的燈亮著嗎?(啊哈,原來書名是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