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逼的背后是傻逼一樣的付出。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參加習慣訓練營已有三周的時間了,還有最后一周的學習就要畢業了。感覺參加了這么多期不同主題的訓練營,這一次是收獲最大的,也是最不一樣的一次。因為這一次的自己二勁兒十足,堅持了一種我所謂“傻逼輸出法”倒逼自己去理解每一堂的內容。觸發自己使用這種方法學習的原因是課程開始之初和自己的小伙伴們監督彼此每天完成一項技能的訓練,我選擇了寫作。但是幾年不動筆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寫什么,恰好習慣養成訓練營開課,我就一邊養成寫作的習慣,一邊用這種“傻逼輸出法”督促自己認真學習每一節課的內容。截至第三周課程結束,我已用“傻逼輸出法”輸出內容11篇,共計17375字;思維導圖3張。
這11篇文章,在簡書制成合集的同時我也會分享給我的小伙伴們,也促成了小伙伴和我之間的討論,進一步提升了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較往常的訓練營課程來講,這次的課程每一小節的知識點對我來說都是歷歷在目的。輸出是對理解內容的證明和鞏固,討論是對內容的進一步深化,讓自己在問題中吃透自己應該學會的東西。攢到11篇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小小的“牛逼”,因為我確實學懂了。而這中間,我收獲的不但是學懂這門課,還有寫作能力的訓練以及每天固定時間完成任務的好習慣。正所謂“以一帶多”。
二、我是如何“以一帶多”的。
剛開始我根本不敢想象寫作可以帶來如此好的學習效果,朝九晚五的生活確實沒什么新鮮事可以保證每天固定輸出至少1000字的。將課程內容按每一小節的內容輸出,不但幾乎不會遺漏知識點,而且即便是對此課程沒有接觸的人看過文章后也明白其中的意思。我會每天在輸出每一小節內容之后分享給監督我寫作的小伙伴們,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在互相監督彼此養成某種技能,所以這樣的文字也特別符合我們當下干的事情,形成良好的互動。
習慣養成訓練營每周四開課,當天我會將本周的課程全部看一遍,做一個總體的了解和把握。然后開始看第二遍,第二遍的時候就要帶動輸出,首先是思維導圖的輸出,根據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一邊聽一邊畫出其中的脈絡。理清脈絡之后會簡單思考一下自己在這個方面有什么切身體驗,然后開始動手輸出文章。按照脈絡結合自己的思考寫下當前小節中自己所了解的知識點以及自己想到的一些例子,之后就會分享給我的小伙伴。他們時常會和我討論其中的內容,比如“元習慣“的概念等等。有一天一個小伙伴跟我說,她一直在盲目的養成一些自己覺得自己需要的習慣,但從來沒想過對應想要獲取的元習慣是什么,看了我的習慣養成系列文章后才開始梳理。那個時候我也很開心,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
每次的輸出我都不會貪多,基本上每次都是用至少1000字去消化老師講的一小節課的內容,這樣的方式雖然看上去很笨,但每天輸出一點點使得我每天都在和它們打交道,內容了然于心。一般每次課程都有四個小節的內容,在周四到周日之間我每天輸出一小篇恰好在當周學完當周的課程,然后用下一周的周一到周三的時間去反芻和實踐。比起之前只是跟著課程畫個思維導圖,做個作業的方式,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認真。因為不知不覺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每當我對當周知識理解的差不多也實踐過以后,就會有新的一周的課程等著我去繼續這么做。從而帶動了我聽課、繪制思維導圖、輸出文字、分享、討論、實踐等多個環節的行為,再也沒了那種聽一下就完了,過幾周就忘了的那種無力感。
這種方法的確不足為奇甚至顯得很笨拙,但經過三周的實踐,我覺得它是適合我的。至少在當下它很有效,也許隨著我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后會有更好的方法,然而人不都是從最樸素簡單的方式開始學習和踐行一件事情的嗎,等熟練了才能慢慢改善。正如我們學習了習慣養成課程,也是從通用的工具開始踐行的,隨著自己運用工具養成習慣的水平提高,會悟出適合自己的工具和辦法,讓外化的東西徹底內化,讓曾經傻逼呵呵的自己變成一個牛逼閃閃的自己。
下面附上1-3期中的習慣養成系列文章合集,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希望自己和大家在橙子學院都會有更多的收獲:)
http://www.lxweimin.com/notebooks/6189539/latest
期待下一周及更多課程的學習,做一個牛逼閃閃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