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對于大家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平時大家吃餡餅、包餃子最常用到的食材就是韭菜,只不過大家只把它當做一種蔬菜來食用,卻不知道韭菜的藥用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古時,韭菜又名“起陽草”,還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而在中醫里韭菜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壯陽草”,為什么這么說呢?
中醫認為,韭菜性味辛溫,具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澀、補腎助陽、固精等功效。
單從字面上看,大家就會明白為什么稱韭菜為壯陽草了。
初春韭菜應春之天時,破土而出,“陽氣”十足。中醫認為“天人一體”,人與動植物之間存在著物性相宜、物類同感的共同規律,所以春韭最適宜人體健康,我國自古便有“正月蔥,二月韭”之說。更何況春天的韭菜不僅鮮美,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韭菜與蜆肉可同炒可以說搭配的非常好,韭菜辛溫,能溫中行氣,姜和辣椒都是除濕祛寒解表增溫之品,而蜆肉性味甘寒,有清熱利濕之功。韭菜與蜆肉同炒,去了韭菜的熱性,補了蜆肉的寒涼,二者相得益彰,起到補腎強身的作用。并且民間常用韭菜調制身體虛弱、盜汗、噎嗝反胃等癥。
其實,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韭菜富含揮發有機硫化物、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蜆肉則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蜆肉中所含微量的鈷對維持人體造血功能和恢復肝功能有較好效果。
韭菜和蜆肉都是營養豐富的美味,同食也均有很好的補益作用,不僅炒食可口,做湯也極其鮮美。
在家常菜肴中另一個與韭菜特別合拍的搭檔就是“墨魚”。墨魚不但口感清脆爽口,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同樣也富有藥用價值,墨魚味咸、性平,入肝、腎經,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治療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良藥。“韭菜炒墨魚仔”就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
另外,韭菜與蝦仁配菜,能提供優質蛋白質,同時韭菜中的粗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春天到了,我也去菜市場買點蜆肉炒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