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如果你能夠學到這樣的一個理念,在未來的日子里面,你的想法,就能可以把它轉化為行動,你的人生就能夠不斷地出成果。
第一階段我們試講了計劃的模塊,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我們不能用大腦來管理時間,時間管理的本質是對事件的分類,我們首先需要對事件進行收集,我們要清空大腦,因為大腦是CPU,不是硬盤,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做記憶的,記憶是個低級的活動。大腦對老是記不住事的事情或沒完成的事情,一定是會焦慮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收集下來。無論是在大腦里還是把它收集下來,寫下來,放在我們的軟件里,或者紙張里,這些事只能叫做雜事,是不能夠被管理的,比如你的擔心你的擔憂,你的關注,你的想法,這些我們并不能用來行動。
所以,今天,我們分享這一重要的理念叫雜事不可以被管理。能夠管理的,只有行動。那雜事與行動之間我們要透過三個問題來連接,第一,要不要做?第二,我要的結果是什么?第三句話就是我應該怎么行動?要不要做?是你對一件事情的選擇與思考,可能你需要做這件事,也可能你不需要做這件事。第二句話呢,當你需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你要學會關注結果。行動,不是目的,取得結果,才是關鍵。這時候當你問下自己我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的時候,就讓自己定位在結果的視角里面了。
有一個公式,就是我+動詞+事情。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你在大腦里,有一件事,要去體檢。可是你從來沒去過,為什么?因為你今天很忙?一想到要體檢的時候又沒時間,等到你有時間,可是你沒有預約,所以怎么辦呢?要把他記下來,就當我沒有關注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記下兩個字就可以了,叫體檢,然后放在你的系統里面,你就可以安心的去做你現在要做的事情,等到你安靜下來的時候,看到你的收件箱有非常多非常多,像體檢這樣的事,你看到其中一個是體檢,那第一句話就是問自己要達到什么結果?哦,原來我要去拿到一個體檢報告,那我現在雖然比較忙,但是我近期可以做什么?所以你要寫下一個,比較規范的語句,叫我打電話給醫院,預約。這就是把雜事轉化成下一步行動。
所有的雜事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想清楚了,那你出結果的能力就會很強。我們今天談到的就是對一件事情的反思,希望你可以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