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第一句話——在大西洋的彼岸,曾經有這樣一個人,寫了這樣一本書:
第二句話——在書中,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原則:
第三句話——全書的構架是這樣的:
二、關于書中觀點的幾點思考
1、我們不知道的“髓鞘質”
髓鞘質理論是全書的生物學理論基礎,作者所闡釋的一切都建構在以下四點研究成果之上:
(1)髓鞘質越厚,人的技能(才能)越精確、敏捷、自如,越多人就越聰明。
(2)髓鞘質的生長有利于所有類型的技能,包括智力型和體力型。
(3)精深練習對髓鞘質的生長最有效。即提供充分的犯錯機會、不斷地通過犯錯、糾錯(關注、反饋)才能刺激髓鞘質的生長。
(4)髓鞘質與肌肉的成長機理相似——努力提起勉強可以提起的東西肌肉會越來越強壯。在精深練習時,努力完成那些勉強可以完成的事情,技能就會越來越敏捷和準確。
因此,在學習中,犯錯讓你更聰明,當然,犯錯后要反饋、繼續練習,這樣才能刺激髓鞘質。
2、所謂的“精深練習”
“精深練習不是簡單的掙扎,而是有目的的奮斗:選定目標、努力爭取、評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驟。”精深練習需要我們有著“吹毛求疵、死磕到底”的精神。
在閱讀到作者介紹的“精深練習”時,我想有一個真實鮮活的例子完全可以證明。
在安徽六安地區,有一個被成為“全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學校叫“毛坦廠”,曾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
這所大別山下的偏僻學校,學生們不研究明顯、不談論八卦,他們學習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考大學,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每天,至少要學習17個小時,不停地刷題,歷年考題刷了有10遍,做題做到惡心的程度,做錯了題不是挨罵,而是挨打。每天有著嚴格的作息時間,像監獄一般紀律嚴明,很多在這所學校復讀過的人說,那簡直是沒有人生自由的歲月。所有的老師穿的衣服全是學校統一發的運動服,就是為了不讓學生分心,從而專心學習。
毛坦廠的高考神話,其實也就是逼著學生進行“精深練習”的結果。
3、一萬小時背后的“重復練習”
著名鋼琴家弗拉基米·霍洛維茨堅持練習彈琴直到80多歲,他說:“如果我一天不練,自己就會意識到(退步);如果兩天不練,我妻子就會發覺(我的退步);如果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了(我的退步)。”
所以作者在書中說:使一個技藝嫻熟的人喪失技能,不需要篡改染色體或操縱心智,只需在短短30天內停止對髓鞘質的刺激。
一萬小時成就天才,其實不過是反復地精深練習的結果。先放慢節奏,開始練習,然后犯錯、糾錯,最后反饋、繼續練習。
李小龍說:“我不怕一萬種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種踢法練過一萬次的人”。其實,不過是孰能生巧的道理。天才就是不斷重復的結果。
我在三個月內,突破了自己的英語口語,是不斷重復的結果,曾經一個句子我重復模仿了1000遍;豆瓣三公子的單篇閱讀200W+,也是她堅持寫了五年文字的結果;簡書的簽約作者彭小六用三個月時間成為簽約作者,也是堅持閱讀、堅持練習寫作的結果。
任何時候,只要給自己一個目標,堅持下去、反復練習,重復再重復,你也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天才。
如果說天才等于99%的努力加1%的靈感,但我們不知道那1%的靈感會何時降臨,所以我們只有準備好了那99%的努力,等靈感悄然降臨時,我們才能徹底地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