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節課學習了P1系列運營知識后,我從最開始以為運營就是銷售,到后來對運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明白了運營和銷售、推廣是不一樣的,它更具要包容性。它一定是系列事情的總和,而不是單一的某個事件。
引用三節課中提到的微信社群的運營的例子,例如一個微信留學社群的運營,它并不只是簡單地由一個組成一個群,然后在群里和群成員聊天。它是一個有步驟性的過程,包括了:①種子用戶的引入,也就是在剛剛開始建群的時候,拉取群成員,而這個群成員是對留學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或者是有意向出國留學的人。②管理員在群里面組織話題,培養人們在群里交流的習慣,人們不僅在群里寒暄,同時會交流與群主題相關的東西,例如大家相互分享自己在準備留學這個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包括選留學機構、語言培訓和考試等等。③群里面話題交流頻次可以固定下來,群里面會出現一些熱情的用戶,找到他們,有意識地和他們加強溝通和交流。④不定期地組織線下的活動,幫助群成員去締結真實的群關系,例如組織各個地區的留學沙龍等活動來提高群成員交流的可能性⑤通過前期找到的熱情用戶,和他們溝通,邀請他們來參與群的管理,發展他們為群的管理員,并給他們一定的管理標準去做這件事情。
在比較深入了解運營這個概念后,又明白運營也是有自己的職能分工得。而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中的運營職能分工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傳統行業中很多的工作都是靜態的,每一個工作都有自己比較固定的職能,例如廣告投放就只做廣告的投放,不會去做銷售線索獲取等其他事情。而相比傳統企業,互聯網行業內產品崗和運營崗職能的分工,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標準”,一個崗位會做很多比較雜亂的事情,比如做用戶獲取的,可能會做廣告投放、泡論壇、BD合作、做活動等各種事情。
而在發展狀況不同的互聯網公司,運營崗位的職能也有所區別。在早期的互聯網公司內部的職能分工,運營崗位劃分界限不明確,只有對于極其重要的工作,才會讓特定的人去做。在成熟的互聯網公司中,會出現幾塊相對獨立的事情,包括:對內容的運營(例如美柚、知乎在對內容的運營方面就非常重視)、對活動的運營、對渠道推廣的運營(包括對接所有的APP商店,數據變化等等)、用戶運營(對于站內特定的用戶進行針對性的維系) ? 其他的零碎分工,例如新媒體運營、社區運營、產品運營(例如新浪微博上線的微求職、微招聘)等等,這些工作也需要小團隊獨立去完成這個事情。其中內容的維護、定期承擔一定活動、用戶的維系是經典運營的三大模塊,它們在絕大數的互聯網產品都有。
除此之外,運營也是分幾個階段的,它有自己的職業發展和成長路徑,從運營小白到高級專家一共要經歷5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能力才能達到,而每個階段也有自己不一樣的職能。例如,在純新人小白階段(P1階段)只需要干一些體力活、打打雜之類的,而對能力的要求也不高,有信息采集整理能力、辦公軟件使用能力、學習能力等基本能力就找打一份運營相關的工作。而隨著階段的不斷升高,要求也在增多,例如在初階運營階段(P2階段)要求在專業技能上有一定的突破,如策劃、對數據的分析能力、對文案的執行能力等,希望在運用的活動領域有一定的發展,能夠做到在獨具創新的同時又符合大眾需求。而業務骨干型運營階段(P3階段)要求在某一兩項技能上專精,并且能夠超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同時對行業的理解,對各個運營模塊職能上的認知,對于業務流程和內部工作流程的認知都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標準。事物管理能力需要很強,能夠合理處理自己的每一項工作。可見,專家階段(P4階段)與高級專家階段(P5階段)對于一個運營人的要求會更加的高。但相信只要自己對運營感興趣,并且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同時付諸努力去實現這些目標,那很有可能在運營這條路上越走越好,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