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4步讓對方更容易接受“不”
【片段來源】《如何說“不”——拒絕別人的語言藝術》
【R:閱讀原文】
小孩子開口要什么。做父母的,想說“不”。這時,要讓對方順利地接受“不”,該怎么辦?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博士在他的著作“親子之間”里討論到這個問題,說有四個階段的“不”的說法。
(1)首先承認小孩子的愿望。比如,“你今晚想看電影?”
(2)明確地表示該愿望能獲許可的范圍。“我們家有一個規矩,上學日的晚上不能看電影吧!“
(3)然后,要表示該愿望能夠部分獲得實現。“星期五和星期六就可以了“。
(4)給予表達失望或者生氣的機會。“我知道你討厭這個規矩”,“等你上大了,我們來改變規矩”,“對你來說,最好是每晚都可以看電影,是吧?”
倘若一開始就予以全面的否定,則會失去共同的心理基盤。所以要首先承認小孩子想看電影的愿望,也不妨加上這一句“媽媽也想看呢。”這樣造成一種可以溝通的大前提,接著(2)(3)的順序,表示該共同的地盤雖然也有限制,同時也有部分可以承認之處。這時,如能利用“我們家的規矩”、“我們的感情”這一類更好。如此驅退當前的要求,再用(4)來降低其不滿的情緒,則“不”就可被順利接受而不留后遺癥。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信息】
What:這個段子告訴我們,部分承認對方的說辭,可以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說不。
Why:我們都有過為了說“不”而糾結的痛苦經歷,比如對方找你借錢,讓你幫他完成某項棘手的工作,或者讓你幫他背鍋……等等,說了不,讓對方難過,自己也不愉快;不說呢,又會覺得憋屈和后悔,反正都覺得不好受。拆頁提供“說不”的方法,減少這種兩難的尷尬,可以讓自己正當表達拒絕的意圖,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對方的接受程度,不至于影響到雙方的感情。
How:我歸納了一下,這4個步驟是:
1.復述對方愿望。認可對方的愿望是合理的,形成共同的心理基礎,為后續做鋪墊。
2.告知許可范圍。最好是我們自身無法決定的因素,比如制度、權限、資源等等。
3.提示部分實現條件。這個條件最好能加入“我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我能為你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之類的話。
4.安撫引導情緒。認同對方失望或者生氣的情緒。比如,我知道你會有點……,換成我也會……
雖然段子說的是親子溝通,我覺得這個方法在大人之間也同樣適用。
【作業】
請根據上面的【R】與【I】寫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背景:曾經朋友找我借錢,我無能力借,回復的就是:抱歉,借不了
反思:應該讓對方感知到我的實際情況并理解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目標:想和好朋友出去玩,但是朋友依賴我將旅行計劃做出來,包括目的地行程等詳細的安排,我很難接受,期望如果是一起旅行,那么需要大家一起計劃。
第一步:其實我也很希望有個人能夠幫我把行程安排好,我就跟著行程走就可以了。
第二步:但是我目前的工作狀態也很緊張,確實也沒有那么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行程的規劃上來,所以我一個人做,我覺得不太合適。
第三步:我覺得我們可以分步驟一起規劃下,比如先把目的地定下來,然后我們都去看看其他旅行達人的攻略,共同優化下路線,避免踩坑。
第四步:當時如果我們時間都有限,是否看看延后旅行計劃,或者我們選擇報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