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閱讀33本書之《深度工作》
作者:卡爾·紐波特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決定工作價值的,不是那些瑣碎浮淺的表象,而在于“水面”之下真正的“深度”,也就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指在沒有干擾的專注下進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最終得到具有創造性和高價值的工作結果。
本書的兩個核心內容:
一 為什么大部分人無法深度工作
最小阻力原則和過去的認知偏見。
人在做事過程中本能的選擇最小阻力路徑,選擇最簡單的工作,如回復電子郵件。不斷重復去做簡單的事。原因有二:
任務切換耗散。當你同時處理兩個任務時,人腦的認知能力會在兩個任務的切換時消耗掉。
任務混淆渙散。后一個任務時,仍然出現前一個任務,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認知偏見和思維偏差。忙碌不能創造生產力。
二 培養深度工作的能力的四個步驟
1. 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入門新手:節奏模式。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形成自己的節奏。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小時,可以設置成閱讀時間或者寫作時間,形成自己的節奏。
普通上班族:雙峰模式,這種模式要求你將個人時間分為兩塊,其中一段時間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其余時間完成浮淺工作。
記者模式:只要有時間,隨時進行深度工作。
2. 把工作內化成習慣
設定深度工作地點和時間框架,設置規則和程序,刻意練習,直到養成習慣。
3. 執行
作者提出要像經商一樣去執行,找一個可燃起欲望的目標,比如未來一年發表5個深度論文的目標。同時,要抓住引領性指標而非滯后性指標。以減肥為例,引領性指標是指每周進行多長時間運動,而非要減到多少斤。
衡量完成程度,設置計分板,定期回顧深度工作結果,查找原因。
4. 適當減少工作時間
壓縮工作時間后,會讓人更加專注在重要的事情上,減少的只是各種會議、媒體干擾、網頁瀏覽、辦公室政治等無價值無意義的浮淺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