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跑步是在大學期間,那段時間,跑步的人突然多了起來。我也算趕了一次潮流。倒不是有了什么覺悟,只是無聊得很吧,又沒對象,上課之外,就只能去上自習、上網、看電影、打游戲,都是些一天到晚坐著不動的活動,時間久了就感覺身體里淤積了很多陰暗潮濕的東西,需要揮發出去。也不會什么別的運動,跑步總會吧。
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跑完特別有成就感。幾乎每天都跑,距離從四五圈慢慢加到了十幾圈。跑到雙腿發軟,滿身大汗,感覺整個人都在冒著蒸汽,每一寸皮膚都在呼吸。這樣折騰一場之后,才能真切的體會到自己身體的存在,徹底的疲憊之后,是強烈的滿足感。后來才知道,這是有科學的解釋的,身體在運動過后,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讓人產生興奮和幸福的感覺。
然而,這種運動過后的成就感并沒有讓我堅持跑下去。只要你愿意,總能找到不去跑步的理由。天太冷、天太熱、風太大、霧霾太大、下雨、吃太多、太晚、不想洗澡、心情不好、心情太好、明天要交作業、發現了一部好的電影、游戲沒打完,等等。漸漸地,一周跑步的頻率越來越少,終于徹底停下了。我發現沒有跑步自己過得也很好啊,何必每天累死累活的呢?
直到一個學期之后的某一天,在手機上看到了一張幾個多年未見的高中同學的合影。人人一張大臉盤子,油光滿面,身體也都開始橫向發展了。真是殺豬刀啊,昔日翩翩少年都去哪兒了?為什么非要這般自毀形象,還是說變成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成熟與穩重。無論如何,當時內心就只一個聲音:“千萬不能變成這個樣子!”怎么辦,繼續跑起來。
從那一天起,我已堅持跑步將近一年,頻率兩天一次,一次30到40分鐘,能跑6到7公里吧。期間經歷了畢業,從北京輾轉到成都,在租住的小區里跑,繞著旁邊的公園跑,去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從未間斷。
現在值得高興的是,在我的影響下,已經有了三五個同事和我一樣,兩天一次地去健身房鍛煉了。我不知道他們會堅持多久,很可能一時的新鮮感過后就不再去了,這也很正常,就跟剛開始跑步的我一樣,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意義。這個意義不需要有多高大上,相反,可能越實際越具體越好,最好能夠落實到每次的任務上。
最終,可能還是只有我一個人在跑,那又怎樣。從剛開始的那個意義出發,我發現了,也正在發現更多的意義。我不想那么快就開始發福,我想保持年輕活力的狀態,我想健康積極地生活下去。
現在國內外各種馬拉松比賽很火,曾經也有過試一試的沖動,但目前還不急,以后會不會參加也不知道。跑步只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融入我的生活,成為我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