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還沒有運動時尚,女人們甚至連運動服都沒有。因為正如香奈兒所說,與她同時代的那些“戴心形尖頂女帽的女士們參加體育活動時,穿得都跟要出席中世紀馬上比武大賽似的。”不久之后,香奈兒就會為娛樂和戶外生活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時尚。
香奈兒從諾曼底漁夫身上汲取靈感。她以他們為模型做出的外套是經編針織物。以前從沒有人用這種面料,因為它太低廉、太柔軟,完全不適合裁剪,只算得上做內衣的好面料。香奈兒這一創造性的舉動是顛覆性的,因為它徹底拒絕了典禮,以及隨之而來倍感壓迫的一切。
在戰爭爆發約十個月前,有了博伊·卡佩爾的資助,嘉伯麗爾·香奈兒決定在多維爾開一家服裝精品店,地址就選在時尚繁華的貢托·拜倫街。
這張照片上的這位女設計師名叫香奈兒。她站在自己的精品服裝店前,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也就是她在服裝設計上的第一套成品——亞麻布裙、敞著領口的水手衫和簡潔的帽子。安娜站在她左邊,也穿著香奈兒設計的衣服,完全是個設計師的活廣告。
每天,安娜都會去香奈兒的服裝店換身新裙子,再戴上一頂新帽子,才到城里去四處轉悠。結果,她不僅出盡風頭,還讓可可店里的銷量翻了一倍。多虧安娜,可可才明白模特的重要性。很快,她的妹妹安托瓦尼特也加入了進來。
安托尼瓦特和安娜·香奈兒。兩人身著香奈兒精品服裝店的衣服,手挽著手,沿著多維爾碼頭散步。她們總能得勝而歸,留下一路稱贊她們衣著有品位的人。可以說,為香奈兒的服裝店開了個好頭。
一九一四年美麗的六月,香奈兒發現了一個真正可以改變的契機。此刻,似乎有可能說服女士們下海游泳。可可借用了卡佩爾運動衫的材質。這是個很有個性的舉動,也是以后的幾年里,她經常重復的一個舉動——搜索情人們的衣櫥,尋找男裝元素。于是,第一件非常保守的游泳衣誕生了。
香奈兒正準備游泳。一九一四年七月。
直到那時,時尚都把強調女性的形體美作為唯一目標,有時甚至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做一套不需要緊身胸衣的套裝嗎?還是一件幾乎看不出身材的長袍?可這,就是嘉伯麗爾敢做的事。她相信,追求自然不會壓抑,反而會彰顯女性特質。女士們對她服裝的接受,便證明了這一點。隨著八月槍聲的響起,香奈兒第一次在高級訂制時裝界中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勝利。
誰會在這時候還想著定做時裝?此刻,已經參軍的卡佩爾強烈要求她就待在此地,尤其不要關店歇業。在多維爾有夏季別墅的貴族們都到這里尋求庇護,把那片海濱勝地變成了一座和平時期的貴族城市。女士們要能四處走動,還要走得快,就不能有任何束縛。香奈兒的套裝迎合了當時的需要。香奈兒精品服裝店門口的那一大片遮陽棚下,越來越像一處名副其實的沙龍。這個小小的女帽商,已經變成一位領導者。
戰爭要啦了嗎?在多維爾,沒人相信這點。用香奈兒的話來說:“這個世界正在滅亡,而另一個新的世界即將誕生。我就在那,機會來了,而我抓住了。它和新世紀同齡,在我看來,它尋找的是男裝的表達方式......這就是一九一四年前的圍場!我毫不懷疑,賽馬場上,我正在目睹奢華的消亡、十九世紀的逝去,以及一個時代的終結。”
一九一四年八月,德國入侵。那些曾光鮮亮麗地住在富麗堂皇的鄉間別墅的人們,此刻卻在多維爾流著淚哭訴“他們是如何失去一切的。”事實的確如此。然而,他們依然要重建自己的衣櫥。于是,這便將他們引向了唯一一家仍在營業的服裝精品店——香奈兒的店。
戰時的法國,戰爭前線的人處在水深火熱中,而比亞里茨那些人,則一直都在大發戰爭財。投機商們宣布,任何奢侈品都是他們渴望的對象。來自歐洲各地的貴族們將那里變成了一片旅游勝地,一個絕佳的購物天堂。
卡佩爾和嘉伯麗爾都認為,他們可以在比亞里茨復制一年前在多維爾的經歷,并取得同樣可喜的結果。因此,卡佩爾在離開前不久追加投資,讓嘉伯麗爾在此開了家時裝店,銷售每件標價三百法郎的奢侈女裝。
比亞里茨從未見過如此奢侈的女設計師——她經營的不是一個店鋪,而是一座面向賭場的別墅。香奈兒有一套自己的戰時計劃。西班牙的中立和它毗鄰法國的地理優勢不僅為比亞里茨帶來了豐富的物資和富裕的客戶,更為她這家女裝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九一六年,哈珀的商店里上架了第一款正式發布的香奈兒時裝:一條比亞里茨系列的裙子。這條為安托瓦尼特的美麗顧客們設計的裙子無比動人,但卻沒有半點戰前的繁復之感。它淘汰了千篇一律的緊身胸衣和高領。裙身正面像軍刀般垂墜而下,胸前開襟處模仿男士背心的設計,袖子并未膨開,而是像緊身襪一樣包裹著手臂。作為配飾的帽子也是貼身設計,并且依然不帶面紗、羽毛和其他任何之前的女士們會用的華美裝飾。此外,香奈兒徹底擯棄了以往的腰部設計風格,直接代以一條圍巾。那條圍巾松松地系在臀部,漂浮宛若指揮官的腰帶。毫無疑問,這是種十分驚人的設計,但也同樣令人贊嘆。美國的時尚編輯們對此交口稱贊,簡明扼要地稱其為香奈兒的“迷人寬松裙”。然而,法國媒體卻多花了四年,才賦予香奈兒同樣的贊譽。直到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零年間,這個國家才逐漸從戰爭中恢復過來,開始接受這種輕盈之風。
西班牙宮廷、馬德里、圣塞瓦斯蒂安和畢爾巴鄂等地源源不斷的訂單,很快便令比亞里茨的工作室滿負荷運轉了。那年年末,嘉伯麗爾完全憑借自己的力量大獲成功后,返回了巴黎。不過,比亞里茨依舊在她的全權掌控下。她將自己的妹妹安托瓦尼特留在那里負責具體事宜,自己則負責該地的供給。她還有個更冒險的舉動——說服巴斯克的母親們不顧齊柏林式飛艇的威脅,將自己的女兒送到巴黎。一番苦勸之后,母親們終于點頭同意。一九一六年年初,手下已有近三百名雇員的嘉伯麗爾吃驚地發現,自己已經能償還博伊·卡佩爾所有的資助。結果,她甚至沒有征求卡佩爾的意見,便還了那筆錢。她終于獨立了!
一九一六年,香奈兒開始尋找一種盡可能接近針織的機織織物。羅迪耶在沒有更好替代品的情況下,向她介紹了一種面料:澤西織物。不過,他又立刻否定了這種選擇。但事實證明,它正是香奈兒想要的。她向羅迪耶打包票,說這種由機器織成的針織品一定能占領市場。
一九一七年三月,《優雅巴黎人》用了整整一版,介紹了一種新的“時尚”面料:澤西織物。同一期雜志上,還發布了三套香奈兒出品的澤西外套裙裝。
她用該面料做出的服裝打消了所有供應商的疑慮,他們也都認為這種完全自由的全新服裝前景無量。此刻,線條取代了裝飾,最終的成品完全體現了創作者的理念。香奈兒想以這樣的坦率,實現前人不敢嘗試的事:讓女人們穿著縮短了的裙子、以及不再強調胸部和下身曲線的寬松合體的衣服,自由出發。毫不夸張地說,正是香奈兒這一果斷創新,將服裝帶入了二十世紀。
一九一八年五月,五月,香奈兒躺在休耕地草地上的這張照片,既可以視為戰爭結束的標志,也可以看作當時法國女人樸素優雅的象征。此外,她的帽子和裙子也有秘密。帽子下是短發,裙子下再無緊身衣。
事實證明,身為女性的香奈兒不僅能獲得成功,還因此變得更加漂亮了。那一年,為了進一步開創自己的事業,她投入三十萬法郎現金,買下了拉臘爾德別墅。即便巴黎戰時最糟糕的那幾年,她也諸事順利,沒有收到絲毫影響。
一九一八年,殘酷的戰爭再次加速。盡管情勢依舊嚴峻,戰爭的危機依然絲毫無損嘉伯麗爾的利益。她還是和往常一樣緊緊抓住了商機。因為,任何事情不能阻止戰爭為女性帶來她們以前無法得到的一樣東西:自由。女人們再也不用征求許可,便可以愛去哪兒就去哪兒。膽子大點的,甚至都敢進里茨酒吧了。巧的是,酒吧對面就是位于康邦街二十一號的香奈兒精品服裝店。在此以后的每一天,嘉伯麗爾都發現女人們也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座大城市又發生了什么新的變化,以及她們可以在哪兒開始自己的第一次遠足。
一名前所未有的時尚徒步者。她手持拐杖,圍了條長圍巾,身上是厚厚的卡迪根式開襟羊毛衫和寬松衣裙,腳穿一雙式樣簡單的白色圓頭鞋。嘉伯麗爾這身服飾頗具英倫風,其搭配靈感來自卡佩爾。此外,她還有個表達獨立的舉動——把頭發剪得比一九一七年時更短了。
人們向來認為:只有小販和農民才會被曬黑,牛奶般的肌膚似乎才是貴族的象征。皮膚要是被曬成棕褐色,那只能說明此人出身卑微。所以,事實證明,香奈兒所有創新之舉中,“不再怕太陽” 被認為是最難推廣的一條。戶外,就連可可也會戴上手套,唯恐自己的手變得像做過體力活一般粗糙。直到一九二三年,沙灘上才開始有享受日光浴的女士。那時,她們不再做任何防曬措施,甚至連帽子也不戴了。
一九一八年的一次野餐中,摘了帽子的香奈兒充滿喜悅地沐浴著陽光。但安娜卻依舊謹慎,不僅仍戴著帽子,還把自己的雨傘當陽傘用。
女性服裝一定要追求“舒適”和“便于行動”,她在一九一八年提出這個觀點后,立刻便得到了廣泛支持。女性再也不會被視作“器物”或“財產”。汽車戰勝馬車已成事實,并帶來了一整套全新的女裝理念。“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尚,都是我開創的。”香奈兒說,“為什么?因為我知道如何表達我的時代。”
色彩大師保羅·普瓦雷拋棄束腰,創造了一種直線型風格。香奈兒更進一步,幾乎完全取消了腰部設計。普瓦雷的設計露出了腳,但嘉柏麗爾更強調縮短裙長,慷慨地“解放”了腳踝。此舉也讓男人們少了一項“眼福”。女人們跨上臺階前,提攏裙擺的那幕場景再也看不見了。一同消失的還有什么?對那個時代的女性顧客來說,每樣東西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時候,撞衫事件足以毀掉一名設計師。可香奈兒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帶來了全新的時尚生活。
一九一九年,乘汽車出行就像“會傳染的瘋狂之舉”,日漸流行。博伊·卡佩爾成了這種風潮的第一批犧牲者。那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英俊的卡佩爾不幸罹難。一則新聞通訊社的通訊稿道出了真相:“卡佩爾上校在從巴黎前往戛納的途中,所乘汽車的一個輪胎發生了爆炸。”聽聞這場悲劇,香奈兒幾近崩潰,完全掩飾不住內心巨大的傷痛。說起來,這已是她第二次為卡佩爾肝腸寸斷。第一次是在一九一八年。那時,卡佩爾出于自己的野心,迎娶了戴安娜·溫德姆小姐,成了洛瓦勛爵的姐夫。
一九二零年,香奈兒和比她小十一歲的季米特里·巴普洛維奇大公在比亞里茨發生了一段短暫的戀情。他們度過了如膠似漆的一年,之后成了一生的好友。
一九二零年,香奈兒的職業生涯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她用一個最小的方形瓶將香奈兒五號呈現在了世人面前。這是種簡約得就像立方體的大肚短頸瓶,和香水制造商們偏愛的那種絢麗容器形成了鮮明對比。香奈兒五號由卓越的化學家——埃內斯特·博用一百二十八種原料混合而成。
香奈兒吸收了俄國農民短衫的元素——即他們常穿的那種配腰帶的長款俄式襯衫——用在巴黎女士們的服裝設計上。顯然,俄國風已經走入了這位設計師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