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特訓練營(總計5天)進行到第四天的時候,明顯感覺課程越來越高能。第四節課永澄老師將引導我們通過計劃表來設置彈性計劃,盡可能防范習慣養成過程中的風險,深刻體會彈性比僵化更有價值。
1保持靈活,是一種習慣
保持靈活,并不是每天比前一天多做一點,而是指計劃要靈活不要僵化。保持靈活,也是一種習慣。
大多數人不知道什么是習慣養成計劃,不設定計劃;也有很多人的計劃總是失敗,沒有方案保持動力堅持下去;還有一些人人發現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突發的狀況,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外界的誘惑,于是只能每天僵硬地死撐著,想靈活改變又不知道如何改變,這是習慣養成過程中的第三大痛點。
通過計劃表來設置彈性計劃,盡可能防范習慣養成過程中的風險,這是我們第四天的課程主題,并通過訓練來深刻體會到彈性比僵化更有價值。
計劃設置務必遵循習慣養成的規律。習慣養成需要抵抗改變阻力,就像火箭發射需要抵抗地心引力一樣。改變阻力是指狀態改變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的大小,所付出的能量越多,改變阻力就越大。
習慣養成三個時期
1.反抗期。一般為5天-14天。在反抗期,你需要付出很多的能量幫助自己去對抗改變阻力,如果是新養成的習慣改變就相對快點,但如果是多年的習慣,這個反抗期有的時候需要20幾天。
2.無聊期。一般10-30幾天,這時候沒有反抗期的改變阻力那么大,出現的時間和階段各不相同。這就好像你要養成一個新習慣的時候,剛開始幾天特別興奮,躍躍欲試,但是做幾天就覺得沒有意思了,感覺好像就那么回事,也不是那么難。這時候應該增加樂趣而不要增加難度,因為增加難度你可能會覺得更無聊了。
3.挑戰期。幾乎沒有改變阻力,習慣化的狀態開始出現,就會告訴自己我要不要嘗試著挑戰一下。不停沖刺更高的目標,讓自己在整個價值層獲得更高的感受。
這個就是習慣養成計劃的原則,一定按照規律靈活調整。道理我們都懂,那我們該如何進行實際應用呢?
2 計劃曲線圖
這是計劃曲線圖,為我們呈現了計劃設置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項:張弛有度。
比如我的習慣養成計劃是從早上6點半起床慢慢調整為6點左右起床。(永澄老師自身案例分享)
第1-3天。前三天任務設置較為容易,因為這個時候我們處于反抗期,需要投入注意力,設置難度小的話會讓自己更容易達成目標,就像玩游戲一樣,增強信心。所以我設置的起床時間為6:30.
第4-5天。稍微休整兩天,我設置了6:45起床。
第6天。忽然拉升到新的高度上,設置6:20起床。這時候我想我一開始努力了三天6:30起床,休整了兩天,我可是要養成早起習慣的人,我應該自己拼一下,不能總休息,所以第六天進行下自我挑戰。
第7-9天。這三天退回來休整一下,繼續休息。設置的目標比最開始的三天高一點,我設置了6:25起床。
第10-11天。繼續休息并且比第7-9天這三天目標略低,我設置了6:30起床。
到這里為止,第一階段的反抗期就過去了。這十一天我的起床時間大致是平均的,沒有特別難的,這么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習慣阻力,11天之間只設置一天目標略高,剩下的都是平均狀態。馬上就到了第二個階段,這時候告訴自己反抗期我已經克服了,接下來就進入無聊期的狀態。
第12天。開始無聊期的狀態,拉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設置了6:15起床。
第13天-17天。任務目標有所下降,比第一階段最高點略低。我設置了6:20起床,在這5天增加有趣的事不要增加難度。
第18天。在已經休息五天后告訴自己,我已經休息很充分了,接下來就拉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設置了6:00起床。
第19-21天。相比第18天的目標略有降低,我設置為6:15起床,慢慢你就會習慣這個狀態了。
第22-30天。開始挑戰期,前兩次設置的目標都沒有超越之前最難的狀態,分別設置6:10和6:00起床。最后來一次最高5:45,進行一次自我超越。
這就是我習慣計劃制定的彈性標準。每個環節的設置都考慮到當下需要注意的事情,要非常有彈性。就像你一路前進的時候,并不是一味走直路,而是要繞開阻礙,走阻力最小的路,并且有時候還要稍微后退休息一下的。
這就是我們靈活多變的習慣制定。接下來就是如何設置彈性計劃,來看我的最終范例。
我的計劃是從早上6點半起床慢慢調整為6點左右起床。我設定的最低標準都比標準考評值晚15min,神級標準都比標準考評值早10min.這樣設置的好處就是即使你沒有達到標準考評值,但是你達到了最低標準,也可以認為自己今天習慣養成目標達成了,這樣的彈性設置可以讓你不會因為一天沒有達成而有挫敗感,增加自我信心和堅持的動力。
另外你進行自我挑戰和突破的那天要標紅,這是為了提醒自己今天我要突破自我了。黃色指是神奇的豁免權,表示你可以在這天稍微偷懶一下,這天你可以隨意設定,差不多每十天獲得一個。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就是E-獎勵部分。真正的獎勵應該是能夠幫助你成為你心目中想要成為的人。比如我的獎勵都是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是我的生產工具,能幫助我提升工作效率,讓我變得更好。
獎勵背后原理是動機原理,外在動機是各種外在的環境來激發你,這里的外在動機可以是你的使命感,好奇心,你的成就,社交稀缺性等等,然而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以內在動機為核心動機。外在動機越多,設置的手段越多,內在動機也就損失的也就越多。每個人需要有讓自己持續變好,持續成為想要的自己的內在動機。你決定了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比如你要參加一個活動提升自己,不要為了在老師要求日期之前交作業而匆忙敷衍地寫作業,老師要求的作業上交日期是外在動機,而你是為了你的內在動機(更好地提升自己)去做作業,所以不管截止日期是什么時候,你都應該認真的思考和完成任務。再舉一個例子,就像大家喜歡打卡背單詞,你的內在動機應該是通過打卡背單詞來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但是很多人到最后卻變成了為了拿到打卡多少天的勛章獎勵(外在動機)而去背單詞,這樣的獎勵是會“傷人”的。
3 習慣制定手冊-04
小V一直想養成早起的習慣,但是每次都因貪戀被窩而失敗,這次利用這個習慣制定手冊,先設定計劃:1個月時間內從每天7點起床調整為6點半起床。下一個階段再嘗試從6點半調整為6點起床,循序漸進。如果我這一個月早起習慣養成我就獎勵自己一套馬可的彩鉛(這個獎勵可以讓我更開心的畫畫,讓我變得更好,符合獎勵的動機原理)。以下是我根據易仁永澄老師的計劃曲線圖設定的早起習慣養成計劃表。
同樣的,你也可以按照計劃曲線圖來定制你自己的習慣養成計劃,比如每天看1小時的書,每天整理20分鐘等等,通過計劃表來設置彈性計劃,并盡可能防范習慣養成過程中的風險,讓你的習慣養成計劃更加輕松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