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海比特一4/5《如何設計彈性計劃表》

海比特訓練營三節課后,內容越來越深入。為了讓我們能對前面的三節課程有更好的消化,易仁永澄老師給了大家一天的休息時間,儲備能量,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后面的兩節課程里。

2016年7月17日,周末。晚上20點,易仁永澄老師和大家如期相約在網絡的兩端,正式開始了海比特訓練營的第四講。

保持靈活是一種習慣

? ? 一、易仁永澄老師說

很多人都做過類似于習慣的計劃表。最簡單的計劃,比如,每天都要做什么。稍微復雜一點的,如設置一個月的每天的彈性計劃。其實我們做計劃的根本目的是防止目標無法達成。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計劃怎么做,本來一件沒有風險的事情,因為做了計劃反而導致失敗,這就很可笑了。

大家拿到課程里提到的彈性計劃表,這表看似工具簡單,實則能量極高,甚至高于“萬全”部分的能量。

如何使用一張表格的填寫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靈活的計劃呢,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地方。

? ? ? ? ? ? ? 二、目的

計劃

??通過計劃來設置

??慣性計劃,防范過程中的風險

? ? ? ? ? ? ? 三、痛點

??1.不知道什么是習慣養成計劃;

??2.不知道習慣養成計劃需要幾個部分來組成;,比如,精準目標、彈性計劃、啟動宣言。

??3.明明做了計劃但總是失敗,沒有好的方案來保持下去,習慣養成周期長階段多,計劃沒有變化快;

??4.靠拼命的強大意志力來做習慣。

??5.明明知道計劃有時需要彈性的,但具體不知道怎么做。

我們今天訓練的目的就是來通過設置一個計劃表,把整個彈性計劃表設置出來,防范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

? ? ? ? ? 海比特第四法則:
彈性比僵化更有價值(靈活)

? ? ? ? 四、習慣手冊制定

這個表一共是四個區域,要填的有六個部分。看到這個表,其實沒有那么難,相信很多人也見過類似的表格。請務必保持空杯狀態,因為即將到來的能量會很高。

習慣制定手冊

A:我要養成的習慣是什么?日期是具體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

易仁永澄老師拿自己舉例。如,我要養成的習慣是:厲害的易仁永澄早起三十天計劃,日期是一個月。為什么說是厲害呢?肯定有人想說易仁永澄老師是不是太自戀了之類的。其實呢,我們自己的成長是自已的事,自已養成的習慣自已達成了就厲害。而且平時這個表只是自已看的,只是這次上課才能自己的表給大家看。我們自己給自己說話,更要自己為自己賦能。

B:標準考評值。

任何一個標準考評值如果把握好了,就能直接反應你的習慣養成得怎么樣了。

如,易仁永澄的習慣設定為一個月,為什么是一個月呢?表層習慣的養成,如果時間太短,可能有些問題遇不到,如果時間太長,可能完不成。

看一下我的標準考評值怎么填。易仁永澄的早起時間是六點半到七點左右,不太固定,睡得早就起得早,有時候還跟中午午休時間有關。

我希望能把我現在的起床時間從現在的六點到七點,通過一個 月的調整,調整到六點起床。這就是我完整的目標。在這個目標里邊,我就需要填寫這個標準考評值。所以,填寫這個標準考評值需要掌握一個規律。

易仁永澄習慣制定手冊

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規律,如果你不遵循,不是說你做不了,而是你要試錯,你要反復試錯,要多重試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浪費時間和精力,你遵循規律的話,它可能會提高你的成長效率。

注意事項

習慣養成,它的本質涵義是,行為習慣克服改變阻力所需要花的時間,它將會成為習慣化。

改變阻力的克服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期:

大約時長為5-10天。以發射火箭為例,火箭要想發射,在剛要離開地面的時候,需要花很大的力量或能量把他推出去。習慣化將要形成在一開始必須把握一個策略,你必須要提高極高的注意力,每一天都要關注,集中注意力投向這件事上。如果在一開始不集中精力投向這件事上,事情就很危險,因為前兩天失敗了以后,到后面做都不會做了。我們每個人 都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是不是也是這樣?

所以在前一段時間設定標準考評值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小步快跑”的策略。

何為“小步快跑”?

簡單來講,就是一兩天集中一下,自我激勵一下,每天都要做,你可以反反復復但是不能停,一定要持續的做,并且讓自己保持極其輕松、極其簡間、很有彈性的狀態去做。
范例

無聊期:

壓力變小,阻力也變小,大約為7-20天左右,你只要花一點點精力就可以搞定。在這個階段的中后期,你會感覺越來越無聊,它也被稱之為“厭倦期”。

其實,難的不是行為方式改變上,而是如可變得讓自己有趣,所以我們要選用的策略是“增加樂趣”。用“增加樂趣”的方式來解決無聊這件事。

挑戰期:

整個習慣養成的阻力不太有了,這個習慣開始具備了習慣化的感覺,這個時候你要稍微給自己來點高難度的挑戰。如,之前是六點起床,現在可以調整為五點五十。

這三個階段分別叫反抗期、無聊期、挑戰期。把具體的行為習慣養成過程中分層或分階段這個事根本就不稀奇,很多書上有寫,但書上寫得特別淺,都說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怎么怎么樣,這個事兒一定要經過認真思考。最重要的點在于你在上面設定相應的策略,只有設定對了策略,它才有可能養成,或者是把風險大幅度的變降低。

易仁永澄老師經常用的叫“大風車模型”,即興趣、能力、價值。你在一開始持續的保持關注,你會發現你的能力提升,興趣下降,然后你就感覺馬上到了無聊期,所以這個時候你就更要讓自己有點意思,有點樂趣,再把興趣提上來,興趣提上來之后,你的能力其實還處于一種剛剛有意識的狀態,你需要持續的去克服它,等到能力上來的時候,再去增加價值。這們的習慣才有可能更好的降低風險。

C區:最低標準值

是使勁降低對自己的標準要求,每天都可以降得很低很低。

D區:自我挑戰值

可以提高自己的要求,你覺得今天不夠了,你可以往上提一提難度。

如果我們要設定彈性計劃機制,讓自己更靈活的去應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那么C或D區怎么填寫呢?

最低標準比標準考評值要晚10分鐘。

自我挑戰值比標準考評值要早15分鐘。

我給自己預留了每天25分鐘時間。

安心的事情是,即使我今天沒有達到我的標準考評值,我只要達到了我的最低考評值,我就覺得我是勝利的,而不像其他的有些人說,習慣養成今天我沒有做到,所以我是失敗的,最可怕的是說,我是一個失敗的人。

因為一件事情失敗,而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這是不對的。最終形成了錯誤的信念,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所以我每天給自己預留了25分鐘的彈性空間。如果你覺得你的彈性時間不夠,你可以再給自己多一點彈性時間

剛才說的所有東西都是在講理論,我以前一直說,講課不給學員工具,一切都是刷流氓。

在這個機制里邊,一共是四個周,二十八天的時間。橫軸是時間,縱軸是目標。

到無聊期,強烈建議選用的策略是"謹慎提高難度"。在這個狀態下,難度不要隨便提高,一定要控制好難度。如果你把難度提高了,你可能整個人都不開心了。在這個部分,由于要有趣,所以不要保持穩定平和的狀態。

第三個階段里的挑戰期,習慣阻力沒怎么有了,但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持續的往上拉伸中,適當增加自我激勵。

最后的兩天自由發揮就可以了,不要覺得這里的幾條線簡簡單單,它基本包含了90%以上關于習慣目標的設定。

一共四周,中間兩周基本處于無聊期的狀態,所涉及到的有目標管理、項目管理、風險防范、心理賦能的全部內容。

設定彈性計劃表其實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我們不要覺得很苦逼。

所有人光鮮亮麗的外表,它只占全部生命5%的時間,剩下的95%的時間都在拼命投入。而投入過程中,你能讓自己靈活,有樂趣,能力有提升,價值有得到滿足。這是一件多么讓人開心的事情。

? ? ? ? ? ? ? 五、動機

1.我們給自己增加獎勵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樣的獎勵會傷人呢?

外部動機會對你產生傷害。人的動力一定要自我保護,特別是老師,一定要去保護學員的內在動機,不要隨意設置各種各樣的獎勵機制。但凡要設定獎勵機制,一定要小心謹慎!

? ? ? ? ?六、話術列表

話術列表

? ? ? ? ? ? 七、作業

作業

? ? ? ? ? 八、問答環節

1. 【提問】姓名:支燕

? ? 問題:想養成的習慣是寫每周輸出三篇文章,時間為周一 、周三 、周五。時間不連貫,持續做夠30天,這樣的話時間跨度就是兩個月,這樣會有什么問題么?

? ?【回答】 但凡不連續的習慣養成選項,我就想問:養成這個習慣的目的是什么?或者再精準地提問,為什么你要選擇每周三天的方式來對抗改變阻力? 假設,您能夠回答出這個目的,比如說目的是一句話的描述:“AAAAA”,我還要問:為了達成AAAAA的目的,您必須要采用習慣養成來作為唯一手段么?有沒有投入產出比更高的手段?

2. 【提問】姓名:銘-道

? ? ?問題:我的半年目標是完成大論文,核心習慣選的是要事第一,表層習慣選的是每天論文兩小時!我自己對寫論文一直逃避,因為覺得好難寫,害困難,總是喜歡先做容易的事情!不知道這樣關聯對不對?而且選擇寫論文時間長度作為參考,不知是不是合適?

? ? 【回答】 1. 目標很好。 2. 元習慣選擇很好,但是表層習慣選擇打分約為3分,即:這個表層習慣除了給你增加逃避之外,沒有愉悅感的價值。也無法實現要事第一的目標。 3. 解決方案:逃避是小我的聲音,它在進行自我保護,也就是它期待要完美的、無敵的、出奇制勝、一招勝敵的效果。注意,這是賭徒心態,要不“跟丫拼了,All in“,要不就說說“我不行”。唯一的方法就是先跟小我對話,問問它,究竟是想要怎么樣,跟他商量是否可以慢慢來,持續做,開始寫起來,然后再讓理性的自我抓緊時間補充知識:論文究竟要如何寫等。從知識層面給小我以安慰,然后再考慮專業知識方面的書寫方式。 4. 總結:你選擇的習慣會失敗的可能風險預計在90%以上。建議直接用問題解決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當下的狀態。

3. 【提問】姓名:黃俊麟

? ? ? 問題:親愛的老師,我想養成 冥想和自我反思 的習慣,然后我設置標準考評值為冥想時間20分鐘,以及寫自我反思筆記并分享給一起努力的伙伴,您看這樣合適嗎?

? ? 【回答】 親愛的小伙伴,我覺得挺好的。只不過,兩個提示: 1. 如果您不參加后續的高階訓練營,那就一定要設置冥想的標準。 2. 如果您參加后續的高階訓練營,作為精深訓練的具體方法中,會提示出習慣養成過程中的若干風險。

4. 【提問】姓名:楊鹿鳴

? ? ? ?問題:老師,我糾結這個問題好半天了,嚴重的拖延癥可以用制定好的習慣來治愈嗎?又擔心所制定的習慣反被拖延癥給打敗,我覺得獎勵似乎對我都沒有作用,請問還有沒有更狠的招數?謝謝!

? ? ?【回答】 1. 所有的問題都不要用“糾結”,只能消耗能量而得不到結構,要用: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下手思考。這樣的句式。 2. “拖延癥”最早是市場銷售用詞,用來造成恐慌感,并制造解決方案讓用戶買單的一種方式,后大家都開始用。注意,沒有拖延癥這個詞。拖延是一種結果,各種因素之后的結果 3. 找到因素問題,就可以徹底解決。海比特高階訓練營中有所設計,“職場青年成長培養計劃”中也會涉及。 4. 如果你等不到,請前往博客閱讀習慣本質研究的那篇文章的第一篇,人類行為本質模型。

5.【提問】姓名:Joy

? ? ? 問題:老師,我想養成的習慣是做事先做重要的事。不過會有那種都很重要但是沖突的情況。比如:每天要做工作總結,每天要22:00早睡,每天要陪寶寶看書,海比特訓練營等,每天鍛煉等。每個都很重要,而我每天早上和下班后(19:15到家)時間不多。到底該做哪個,我很矛盾。

? ? 【回答】 人生有個特點,很多人都會忘記,那就是:人生有階段性。在孩子的階段,就是要和媽媽一起看書,在青年階段就是要自己嘗試獨立自主,在初入職場就要拼命提升呈現價值,在當媽媽階段就是孩子第一…… 人生有個特點,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有問題導向和期待導向,當你能量滿滿,就選擇期待導向,比如可以選擇海比特訓練營,幫助自己打牢習慣的底子,為未來的競爭力做準備。當你能量不足,就轉而問題導向,找出當下最主要的矛盾來解決,如果可以幾天不鍛煉身體就不做,如果可以降低工作總結的標準就降低,如果可以將鍛煉的時候和工作總結結合在一起那也更好。 矛盾,在于,你想要的真的太多,那為什么不設定8點早睡,不設定做工作總結2小時/day,為什么不設定參加俱樂部所有活動?因為你的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那為什么您覺得這些“都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都完成呢? 所以,思考,放下,聚焦,不要內耗~

? ? ? ? ?九、學有所獲

個人作業-1
個人作業-2

這節課的筆記是花了很多個零碎的時間整理出來的,課程內容讓人腦洞大開。

只要努力,你想要的資源都會隨之而來。我相信這句話,所以即便再忙,也得利用好業余時間把缺的筆記補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