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回 臨巨變杲卿忍辱 促義舉季明當先
???
且說季明到了汴州,見了真卿,叔侄自是悲喜交集,免不掉熱淚交迸一場。李勉趁機將錦衣、印信、金刀送到內侍的房中,那內侍與隨從竟然仍未醒來。你道那內侍為何會酒醉不醒?原來,李勉久做縣尉,慣常與江湖巨盜、綠林豪杰打交道,熟諳他們作案的手法,在入室之前,往里面施放些迷人的熏香之類的煙霧,方能確保動手之時萬無一失。那內侍及隨從中了道兒,如何能夠醒來?
再說真卿見李勉諸事已畢,進客舍來,突然問道:“鄭姑娘呢?”
李勉低頭不語。季明便將玉娘臨別的一番話重述一遍,真卿聽罷,跌足頓胸,長嘆不已。他立即修書一封,遣人速速送往常山,請堂兄查訪玉娘下落,并請堂兄一旦找到玉娘,立即送到平原。后來,顏真卿又多方派人去河北查訪,仍然沒有玉娘的音信。數年之后,真卿終于見到了玉娘,但玉娘已經香消玉殞。此是后話。
再說那安祿山被內侍搶走了刺客,雖然懷疑有詐,可也不敢想朝廷追問,只好忍氣吞聲,不再聲張。
顏真卿又與那內侍從容地周旋了幾日,帶著季明、李勉及自己的家眷,一路向平原進發。到任不久,接到了朝廷命各郡保薦人才的詔令,真卿念及李勉功名未就,雖然私放囚犯,有違法度,但事出有因,何況王鉷已經倒臺,也該他為朝廷出力的時候了。他思慮再三,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將私放季明一節細細陳述,并保舉他接任御史臺自己的舊職。不久,朝廷準奏,李勉即刻赴京受命去了。后來,李勉官至檢校司徒、宣武節度使,在中晚唐平定藩鎮割據的戰爭中,成為一方大員。這當然也是后話。
公元755年冬季,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終于發動了叛亂。由于大唐承平已久,百姓不知兵戈為何物,朝廷又沒有及早籌劃應變措施,故此,河北諸郡望風披靡,大片國土盡喪敵手。不久,安祿山乘著戰車,率大隊步騎,如洶涌的狂潮,撲向了常山。
常山太守顏杲卿立即召集屬下官員軍佐,商討對策。眾人議論再三,找不出解救常山之策。
顏杲卿自知無計退敵,慨然令道:“點起本郡兵馬,老夫決意與叛賊廝殺一場!”
郡府長史凄然道:“安祿山步騎精銳近二十萬,常山士卒不逾千人,且多是老弱病殘,又不經常操練,倉猝臨敵,轉眼就會被安祿山踏成齏粉?。 ?/p>
杲卿:“你我都是朝廷命官,食皇祿,受皇恩,捐軀沙場,有何怨言!”
長史:“大人所言極是。不過,我們若以區區千人與虎狼之眾相搏,個人生死事小,平原百姓禍慘矣!”
杲卿:“依長史之見呢?”
長史凝眉良久,苦痛地說:“假降如何?”
杲卿大驚:“假降?”
長史:“我們暫且降敵,避過叛賊鋒芒,然后瞅準機會,再舉旗反正。這樣,一則保存實力,讓常山百姓免遭涂炭,二則爭取時間,加固城防,擴充兵源,積累與叛賊周旋的資本。”
杲卿苦思良久,道:“于無奈之時生無奈之計,雖是下下之策,也只好如此啦!”
杲卿與眾人商議妥當,帶著長史,忐忑不安地去見安祿山。
二人到了安祿山設在藁城的軍帳,安祿山喜笑顏開,親執顏杲卿之手,撫慰道:“杲卿啊,你今日歸順我,說明你還是頗識時務,你既不負安某栽培,安某也不會虧待你!安某讓你繼續留任常山太守,如何?”
杲卿謝過。
大將李欽湊出列道:“仆射,不可!常山乃軍事重地,扼交通要道,須派心腹大將把守!”
祿山吃吃笑了一陣,道:“你這昏蟲,胡說些什么?杲卿難道不是我的心腹嗎?杲卿當年僅是一戶曹參軍,我奏請他做判官,又奏請他做太守,杲卿還算不上我的心腹嗎?杲卿,你說呢?”
杲卿:“仆射所言極是!”
安祿山:“不過,藁城西面的井陘口乃是藁城的屏障,須派精兵把守。常山兵寡勢弱,我要另擇猛將前往。哪位將軍愿往?”
李欽湊:“末將愿往!”
安祿山:“好,就讓你去!”
杲卿:“仆射還有什么吩咐?”
安祿山:“來人,賜杲卿紫袍一件,紫金魚袋一條!”
侍從捧紫袍和紫金魚袋出。杲卿接過,再拜而出。
話分兩頭。且說遠在平原的顏真卿得知常山陷落,堂兄顏杲卿投向安祿山,如遭雷擊,心中暗自悲嘆道:顏氏一門忠烈家風,于今不保矣!
他憂憤地鋪開白紙,縱筆揮毫,反復狂草“忠烈”二字,然后擲筆于案,悶坐不語。
這時,季明悄悄地進來,黯然道:“叔父,請讓季明回常山!”
真卿凝視季明良久,沉沉地道:“大局已定,你回常山,恐怕也于事無補了!”
季明悲憤地道:“父親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季明定要勸諫父親,舉旗誅賊!”
數日之后,顏季明潛回常山太守府衙。
季明悄悄地走進太守府衙的后花園中,見父親正在舞劍。他腳步沉重,劍法狂亂,顯得心事重重。
季明不覺淚流滿面,低聲道:“父親,季明回來了!”
杲卿猛然回首,扔下寶劍,一把將兒子攬在懷里,悲愴地喊道:“季明?你還活著?”
季明泣不成聲地說:“多虧叔父設計相救,孩兒才得生還?”
杲卿驚訝地道:“你叔父設計相救?原來是他救了你!”
季明將叔父如何相救的過程簡略一敘,并將叔父擔心走漏風聲一直未肯向父親通報內情一事細述端詳,杲卿擊節嘆道:“我家堂弟,神機妙算,日后必能光復顏門累世榮耀!”
季明突然掙開父親,沉沉地道:“何談顏門累世榮耀?顏氏滅門之禍,恐怕已經不遠了!”
杲卿嗔怪道:“無知小兒,怎出此言?”
季明激憤不已:“父親受大唐皇恩,位居郡守,卻不為朝廷盡忠,投降叛賊,以求殘喘!胡妖背叛朝廷,陷萬民于水火,大唐軍民必然同仇敵愾,待天下掃清妖氛之日,也是我顏門合族受戮之時!”
杲卿苦痛萬分,艱澀地道:“你……你,孩子……怎知……”
但他始終說不出心中的話語,凄楚地搖了搖頭。
季明更激昂地道:“叔父在平原,殺掉叛賊使者,高舉義旗,左右郡縣紛紛響應。公推叔父為河北盟主,父親應該早圖良策,與叔父協力光復大唐河山!”
杲卿周身顫抖,熱淚盈眶,激動地說道:“老夫做夢都在思慮此事!只是時機尚未成熟……”
季明道:“平原勢單力孤,只要常山舉事,常山與平原便可互為犄角,橫斷叛賊歸路。安祿山后防生變,必然軍心潰散。此時正是為朝廷建功的良機!父親萬萬不可錯失??!”
?
杲卿激情難抑,擊案叫道:“聽吾兒言,熱血沸騰!老夫就為吾兒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季明激奮地道:“孩兒愿一馬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