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不知道回頭看看,我們能不能聊聊走過的路。就像大叔馬家輝,回望前塵,有很多事情可追憶,時光不再卻又可以存在,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久別重逢呢?
《大叔》這本書,是馬家輝先生在中年之際寫下的散文集,亦是他關于家與行的漫漫記憶。對于他而言,人生此時,已經活成了大叔,半生已過,仍不忘繼續前行。對于我們而言,是否也是如此呢?
生活、愛情、旅行......馬家輝先生的所思所感都在這本書中一一被表述出來,既是他對人生百態的體悟與點評,也是人生過了某一個階段,他對歲月的回望寫照。
從少年到大叔,是一段肉眼可見的成長和成熟。而在這些個成長的階段中,在馬家輝先生的文筆中,我都看到書籍的存在。這大概也是他沒有長成油膩大叔的原因吧。
在很多的歲月回望中,我也看到了一個讀書人的思考。這些,其實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有的人對于這些都不敏感。任由歲月在你的身上抹上那層豬油,八百里之外便聞到了油膩的氣息。
而有的人身上,飄忽的始終是一股書香味,一股在這個時代,在他自個兒的人生階段,他對他周遭一切清醒的思考。
就像書的封面看到的一句話:“中年馬家輝,一人即江湖”。
01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
還沒來到中年之時,我們的前半部分是青年。那個時候的我們,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對于未來,我們也是從不畏懼。
小的時候的我們,長大后的我們,我們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就像作者在書中描述的小時候的自己,慢慢長大的自己,求學的自己,以至于現在,看著校園里的人來人往的學生,我們都會想起,生命中的很多年輕歲月。
年輕的歲月里,有遠方,有家,有求學,有愛情,有親情,也有對未來的憧憬。跟著作者的敘述,內心也曾想起,當年的自己是如何如何的。
透過作者的視角,我們也看到了當代學生的樣貌。特別是2020年以來特殊的國際形勢,對于學生一代的沖擊是什么樣子的。
對于香港,我也是多年前匆匆一游。后來,也沒有時間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再后來,香港的社會發生了很多事情,曾經的亞洲金融中心,學術中心,在當下的情形又是什么樣子的?
說起香港,每每有人提到,都說寸土寸金。在《大叔》這本書中,也是提到了當下的情形,香港的人民是如何過日子的。
當我們沒法隨意外出的時候,當我們必須待在家中的時候,是什么陪伴著你走過這樣的時光呢?是手機?是電視機?是各種高新科技?
以上種種,當你不分晝夜玩個十天半個月就會覺得很煩,唯有書籍才能不停地更新你的認知。也唯有這一份更新的認知,可以撫慰你那顆無處安放的心。
所以,在每個人的年輕時代,有能力的話,有時間的話,有條件的話,可以看看書。愛讀書的人,始終不孤單。
02 后來,我們開始給生活做減法
當青春的歲月慢慢走過,我們來到了成熟的階段。比如,我們出來工作了。比如,我們考上了更高層次的學府繼續學習。又比如,人生出現了某些變故,我們在一瞬間長大了。
不管你遇見的是什么,我們的生活好像就這樣慢慢地開始做減法了。
用馬家輝先生的話說,“用減法過日子”,意味著割舍生命里不必要的執著與貪戀,別給自己制造太多的包袱,要輕輕松松過日子。
生命其實就是這么地無常,就好像有些人的離開總是那么悄無聲息。在這樣的年紀,我們總會突然聽到,這個人突然間心態崩了,那個人突然間離開了。
有的時候,我們都來不及好好地回想與這個人曾經在這個地球共存的回憶,卻發現,原來有些人就這么退了場。
我們學會做減法,為的就是讓自己可以活得自在一些。
人生到了這個時刻,愈是發現,生命中的很多人不過過眼云煙,曾經那些抖機靈的,那些小心機太多的,那些八面玲瓏的,都不如那些實在的人重要。
生命里有段時光需要我們去沉淀,就好像書架上那一排排的好書,無不都是作者人生的沉淀。相信每一位作者在寫書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想要和我們分享,但最終他們都會把他們生命中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剔除,用減法的方式留下最美好的。
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活成今天的樣子。每一個見到我們的人,了解我們的時候,仿佛都是在了解一本書。
03 那人,那事,記憶里的那幾抹與眾不同的顏色
年輕的時候,誰沒臉紅脖子粗過。回首過往,有時想想,還是很想笑吧。或許,老天爺也在幫我做著減法,提醒我無關緊要的人和事都要忘記。
所以,當我人生第一次遇到那些奇葩的人的時候,我當時真的寫了一篇文章把所有的內容說出來的。也確實氣得夠嗆,看著她就會分外地火冒三丈。
然后,那個QQ后來被盜了,而且還拿不回來了。無論我用什么手段去搶救,最終我只剩下放棄。
放棄那個QQ空間,放棄當初那種讓人失控的感覺。后來工作了又遇見了一次,這一次比較沖動,直接把對方的聯系方式刪了,直接來個一刀兩斷。
等到很久很久以前,我再次遇見這個人,遠遠看過去,覺得眼熟。再看看,我知道她是誰了。當時的自己,手里提著快遞,忙著看路,風吹起頭發飛舞,就這么擦身而過。
不知道是風的原因,還是歲月的原因,就這么散了。那一刻,我終于知道,記憶里那抹讓你曾經覺得消化不良的顏色,后來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你說原諒吧,就像作者說的,不知原諒什么,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就像《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這本書的立意主旨,一個人可以選擇做人善良,但是不能讓你的善良成為別人欺負你的資本。
生命的長河里,或許最深刻的印象都是在三十歲以前,三十歲以后的時間,我們都成精了,喜歡和不喜歡的,我們都只是隨心,懶得配合別人,懶得看別人臉色,懶得根據別人的喜好決定自己的喜好。
把自己的時間花在看書上,書籍會還你一個清靜。
這個世界上,愛看書的人不少,喜歡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在書籍中,你可以遇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一本《大叔》,從青年走到中年,回望過往,我也有故事,我也有酒,也可以聊聊來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