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這是歌曲《少年》中的幾句歌詞。曾經一度,這首歌唱遍全網。每每聽到,都讓人熱血沸騰。
多少懵懂少年變成大叔,多少夢想被熄滅在前行路上,回望歲月,多少人還心中有夢,還敢繼續橫沖直闖?
有一個大叔,將自己的半生往事付諸于文字,說與你我聽。這個大叔,就是馬家輝。
馬家輝曾是報社的副總編,也做過電視節目主持,他出版過散文集《溫柔的路途》《死在這里也不錯》,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和《鴛鴦六七回》獲多個文學獎。
他出版的散文集《大叔》,是他在人到中年時寫下的人生感悟,也是關于家與行的記憶。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從少年到大叔的成長與蛻變,也看到人生的百態與歲月流轉的寫照。
01家
他說:“許多香港男子被父母取名家輝,有地位或無地位,有財富或無財富,都一樣,家在名上,家在心里,不可無家。”
無論我們身在遠方,地球的哪一個角落,我們的家都是讓我們有安全感的存在。唯有家,是我們心心念念的不舍與掛念,也是支撐我們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如果沒有家,就好像我們隔世地活著,我們出不去,找不到來時的路,又不知道外面有世界。
在借來的時間和空間里,沒有什么比家更能讓人依靠的了。
正如,“散盡浮云落盡花,到頭明月是天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處春風不舊家?”無論身在何處,一顆安詳自在的心,應是永遠的依靠與歸所。
02青春
馬家輝,曾在大學里當過宿舍舍監,他很喜歡和學生們在閑時聊聊天,而他也很高興,學生們在和他聊天后,會有新的感悟。
每每看到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都不禁感嘆青春的美好,也會回憶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和宿舍歲月,那時的歲月總是讓人難忘的。
對于年輕人來說,還有大把的青春和時間可以折騰,可以一次次試錯,跌倒了也不怕重來,他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創造更多精彩,而不僅僅只是活著。
青春不僅只是一個閃光的詞匯,它還是一種看不見的廝殺,是一種感覺不出來的疼痛。青春是落日余暉下一抹不甘寂寞的白云,更是一種意境,一種氛圍和一種態度。
然而,“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縱使它們如此真實地存在過,無論是天空的碧藍,還是高高的孤云,或是看過云彩的人,都會走失在煙云的往事里。
當激情不再,當歲月流逝,當我們垂垂欲老,行將白發,當我們在某個往事墜入深淵的黃昏里,悄然想起我們曾經有過的青春時,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沉陷甚至沉迷其中。
青春就是我們生命里的許多個線頭,隨手抽出來一根,就是不同的場景與畫面。
他說,“人子,人師,人父,歲月在循環,又是臺風天,宿舍歲月,時間過得未免太快。”
當時光流逝,當青春不再,我們即便再走入相同的場景,卻已非昨日。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03生命
在馬家輝看來,當一個人開始變老,當生命一點點流逝,與其拼命掙扎,不如淡然處之。“活有活的哲學”,淡定地活著,淡定地離開,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格調。
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活的,可只活那么一會兒,一旦經過,它就死掉。我們一步步行來,身后的世界也一寸寸死掉,幻化成灰燼或是殘骸,直至,這一生,變成一段完整的余燼。
有人說,老人盼種田,小孩子盼過年。當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的理想、目標,還有對生活的感悟也許會截然不同。
有人曾經身輕瘦如燕,有人曾經長發飛如雪,有人曾經吃飯不簽單,有人曾經視名利如糞土,還有人曾經債主遍天下,但最后都歸于平靜。
張愛玲曾說,“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這樣一個對生命剔透得近乎諷刺的女子,把四時的風景盡收眼底,剩下的盡是點醒與沉默。
面對歲月的挑戰與沖擊,轟轟烈烈也罷,沉靜無聲也罷,“繼續保持自己的步調,這是我所能想到的全部。”
在馬家輝的文字里,讓人看到入世的姿態與出世的清冷。
賈樟柯說,與那些追逐理想的人相比,我更敬重在生活之道上,平靜度日并守得一身元氣的人。
每個人都終有一死,但并不代表每個人都曾真正活過。
你是不是也想,多試試用“我還想試試”當開頭,去書寫未來的人生?也許沒有熱血的峰回路轉,只有單純的傾盆大雨,最后只是找了把傘;也許不夠高,可是夢想很高,也許不夠強,但笑容很強。
馬家輝的這本書,有關記憶,有關青春,有關存在。他以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在娓娓道來中表達自己的態度。
這本書名是《大叔》,好像在告訴我們,如果你翻開這本書,會聆聽到一位大叔對你講他的那些過往人生經歷。
但我更覺得,他像一位智者,在經歷了人生的血雨腥風后,將自己在修行中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都講出來,他走過的那些泥濘或曲折的路,那些他躲不開、繞不開、掉過的坑,還有那些你撞了墻爬不上去的地方,你或許都不必前往。
讀他的文字,仿佛在與他聊天,聽他細細道來關于人生的種種真相與荒誕。如若他不說,你怎能看得清,那一潭碧水之下,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秘密。
讀他的文字,又仿佛看到一位瘦衣襟、短打扮的江湖老大,一邊淡然飲茶,一邊風淡云輕地談起驚心動魄的往事和奇聞異事,曾經的血雨腥風都已歸于平靜。
那感覺,就相當于我們上小學時,每逢下課后的操場,無論它當時多繽紛、多絢爛,只要上課鈴聲一響,終歸會在瞬間恢復平靜。
我們應該尊敬那些創造和抒寫文字的人,他們的努力與創造構成了我們的世界,他們用他們關心這個世界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天空與存在,那里可能正有我們向往的,也讓我們在想象中經歷了一次也許今生都無法參與的人生。
而此生,我們不必將生命置于命運的手掌中。在風沙萬里之上,任憑一世蒼茫,也無悔、無怨,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