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讀書筆記:06-“那又如何”:情緒低落為何會使人屈服于誘惑?
要點:
緩解壓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那些能夠激活大腦獎勵系統(tǒng)的方法。
想得到快樂是一種健康的生存機制。
情緒低落會使人屈服,而且經(jīng)常是令人吃驚的方式屈服。
應激反應是身體內(nèi)部相互協(xié)調(diào)的一系列變化,讓你能在面臨危險的時候,保護自己。但人腦不僅僅會保護人的生命,還想維持人的心情。
當你感到壓力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著你。讓你做她認為會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事情。
獎勵的承諾和緩解壓力的承諾會導致各種不合邏輯的行為。
對很多人來說,購物是讓自己更樂觀、更有掌控感的快速途徑。
但當我們在誘惑中尋找慰藉的時候,我們是在不自覺地加速邁向墳墓的腳步。
正是恐懼會讓你做出了理性的選擇。因為,改變我們能夠理解的動機,總是比改變我們看不到的影響要容易。
“那又如何”反應——描述了從放縱、后悔到更嚴重的放縱的惡性循環(huán)。
任何意志力挑戰(zhàn)中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
導致更多墮落的行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第一次放棄后產(chǎn)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
罪惡感會促使我們改正錯誤,但其實這正是“情緒低落讓我們屈服于誘惑”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
自我批評會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郁的因素。
挫折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不能說明永遠不會成功。
安慰自己:現(xiàn)在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會讓我們更靠近自己的目標。
壓力會引起欲望,讓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受到誘惑。
做出改變的決定是最典型的及時滿足——在什么都沒有做之前,就感覺良好了。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下決心是改變過程中最容易的環(huán)節(jié)。
真正做出改變和付出努力的感覺,當然不能和想象中的感覺相提并論。
最后的話
我們需要找到更讓我們真正的快樂的東西,卻不是虛假的獎勵承諾。
我們需要允許自己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遠離那些與我們的生后無關(guān)的壓力根源。
總結(jié)
核心思想:情緒低落會使人屈服于誘惑,擺脫罪惡感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意志力實驗:
- 有效解壓的方法
當你面對巨大的壓力的時候,嘗試一種有效的解壓方法,鍛煉身體、冥想、閱讀、聽音樂、外出散步。
- 失敗的時候,請原諒自己。
面對自己的挫折,持同情自我的態(tài)度,以免罪惡感讓你再次放棄抗爭。
- 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有可能成功。
預測你什么時候,會怎樣受到誘惑和違背承諾,想象一個不讓你自己放棄抗爭的具體方法。
把想象中的意志力實效變成現(xiàn)實中的意志力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