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鄉》是契訶夫的一篇精妙小說,隔了時空,人們還是能從里面發現許多熟悉的影子。許多人可以仿佛能從契訶夫這位擅長描寫人的微妙心理的作家筆下,依稀看到舊日的魂靈附身在今時今日所能遇見的任何一個人身上。
婚姻與職場,幾乎是人人難以避免的兩大難題,羞辱在此容易頻繁發生,這是為什么呢?《在異鄉》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家庭教師,但是當他所教授的學生一旦長大,他就面臨尷尬之境地。
這個家的男主人,是一個常見的老頭,狂妄自大,并且總能找到弱者,狠狠羞辱他們。他像毒蛇一樣,無時無刻準備撕開能夠攻擊的人身上的傷口,并以此為樂。
男家庭教師淪落成了小丑的角色,需要整日收拾得體面,傾聽老頭臭屁聊天,捧他的場。而老頭就從這種地位的勢差中一次又一次欺辱他,他罵罵咧咧、謾罵不休、不懷好意地從一切能夠談到的話題出發,侮辱教師的祖國以及有關的一切。當教師飽含淚水收拾包裹時,老頭想到扯淡時沒有他在很不舒服,就來挽留。等這種偽善的挽留生效之后,他又在下一次的飯桌上犯起老毛病,教師則不得不承受重復的羞辱。
羞辱多以精神上的攻擊居多。婚姻與職場是產生羞辱的高危區。羞辱幾乎常在勢力不等的雙方之間發生,當強勢的一方意識到自己占據優勢時,羞辱的氣氛就開始彌漫了。一方面,羞辱方表意識和潛意識覺得自己地位較高,當被羞辱方“違逆”Ta時,羞辱方幾乎是無所顧忌地進行侮辱與損害。
羞辱難以避免,一個工作中和和氣氣的丈夫,回到家也或多或少會把黑暗面露出來,像蒼蠅盯縫一樣對辭職在家的妻子居高臨下。一個老板,對于依賴于他的員工,往往會不知不覺膨脹起來,想做生殺予奪的皇帝,他要把員工變成奴才或者太監。這只是因為,他們知道,盡情欺侮一個人的成本降下來了,所以不必客客氣氣了。
面對難以啟齒的羞辱,難道只能忍聲吞氣嗎?解決之道并非沒有:
1、永遠給自己留些備用資本,有后路可走。《在異鄉》里的教師,并非不想走,老頭不怎么尊重地挽留他,說教師的身份證一不小心被自己弄丟了。讓他想想如何面對警察的盤問,再離開。于是教師只能沉默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羞辱。這是后路沒有保障的糟糕結果。
2、劃清界限,侵略者不恕。面對讓人痛恨的羞辱,一次原諒如果對方接下來明知故犯,那就不必客氣。一個人的人格不看其言,只觀其行,行動是最好的說明。誰過了界,就毫不留情地反擊,這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