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驗證我家娃目前的英語水平,請戳這篇《我們是如何踏上英語啟蒙之路的?——寫給初為人母的你》
其實,關于家庭英語啟蒙的好,哪怕我說再多道理,哪怕家長明明有這個能力,他們中很多人,還是不愿意實施,或者嘗試了一段時間后會放棄。
在我們的微信群“每日1句”中,總有些家長不愿意交語音作業。既然入了群,說明是有想要嘗試的欲望,那么為什么不愿意開口說呢?!簡單的1個句子,只需要3秒鐘,我真的無法相信ta是因為自己英語差到連跟讀一個簡單日常句都有很大的困難!
于是,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總結出了家庭英語啟蒙的“三座大山”,死死地擋在了他們面前,讓他們固步自封,無法前行。
1. 不相信孩子
我擔心孩子學英語后,開口晚。
我擔心孩子學英語后,中文說不好。
我擔心孩子學英語后,以后學拼音就混淆了。
有這樣想法的家長,請你靜下心來想一想,或者上網查一查:
孩子開口晚,真的跟學英語有關嗎?!
孩子中文說不好,是因為學了英語,還是家長中文啟蒙工作沒做好?!!
至于孩子的字母和拼音會不會混淆,我想你是多慮了!因為我們所強調的“家庭英語啟蒙”,是用教母語的方式,從日常交流入手(繪本講故事等作為輔助),幫孩子習得英語(積攢一定的聽力詞匯、口語有一定的輸出)。而絕不是一上來就教字母!
也就是說,“家庭英語啟蒙”重點是在“聽說”,根本不用涉及到字母,更何談跟拼音搞混!
2. 不相信自己
我英語已經放了好多年,單詞都忘得差不多了。
我發音不標準,怕把孩子帶溝里了。
我有點開不了口,覺得自己說英語很別扭。
是的,或許你已經畢業多年,但是也請記住:你學英語也學了十來年!你現在如果放棄“家庭啟蒙”,相當于把自己練了十幾年的武功,全都廢了!既然是武功,好歹傳給自己的娃,助ta一臂之力啊!
單詞忘了?沒關系!陪著孩子慢慢學起來。又沒有考試,也沒有比賽,也沒有人觀摩,家長大可以輕輕松松的把英語撿起來,“一帶一路”陪孩子走上正軌。
發音不標準?!到底有多不標準?單詞能讀對,這就足夠幫孩子啟蒙了。如果覺得心虛,說之前查一查、練一練,問題不就解決了。
而且我發現,群里很多媽媽都說自己“不標準”,但是說出來我都覺得挺好的,至少單詞讀對了,而這一點在“家庭英語啟蒙”上,已經滿足了大部分要求。
“發音標準”是個心病,為難了別人,也為難了自己。而我們中國人,就喜歡干這樣的事:看到歪果仁帶著濃濃的口音說中文,就覺得好贊;聽到中國人說英語,就總覺得沒老外地道。碰到這樣的情況,就好想借用薛之謙那句口頭禪啊!
說到這里,我忍不住要舉個例子:
我讀書時,給兩個小老外做過家教,主要教漢語和數學。他們一家5口都是印度裔的,姥姥口音非常重,我適應了好久才習慣;爸爸媽媽都受過高等教育,在江蘇的兩個中學做外教,是典型的印度口音;兩小孩基本就是我習慣的發音。小孩都只會講英語,雖然從小在“不標準發音的英語”環境下長大,但是英語就是他們的母語,而且在電視等影響下,他們的發音已經經過自我糾正,正向地偏離了父母和姥姥的影響。
所以,別再糾結“發音”了,拜托了!
至于抹不開面子開不了口,那就要看你自身心理是否強大了。如果別人都把你當神經病,但是你深知自己不是,你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微微一笑很灑脫,就行了。
3. 不相信“家庭英語啟蒙”本身
你所說的“家庭英語啟蒙”,連abc都不教,那孩子能學到什么?
就算自己在家里教,也教不了幾個單詞,學習內容有限。
培訓班的課程是系統的,又有外教輔助,發音肯定沒問題,這樣比較放心、省心。
我也嘗試過了,但是家人都反對,說是瞎胡鬧,所以放棄了。
英語啟蒙,不是讓ta先學會abc,而是應該像學母語一樣,依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
所以,首先應該是打通聽力關,同時等待“說”的突破。如果按照傳統的教法,從abc和記單詞開始,那么相當于直接跳到了書面“讀”的階段(比如指著單詞讓孩子學),這樣的話,學習效率必定大打折扣。
你想啊,本來某個東西用英語怎么說,ta都不知道,你現在同時要ta記憶單詞的含義、對應中文、讀音以及字形,豈不是為難人家!
另外,不要小看“日常英語”,覺得就是一些簡單詞匯的堆砌。其實,孩子正是從日常英語中積累的首批詞匯,構建了ta英語的基本框架。
有了這個基本框架,后面就是逐漸“豐富”詞匯的過程。
至于培訓班和外教,父母送孩子前必須要考察清楚其師資水平。你可以搜索一下招聘網上它們聘教師的要求,很可能所要求的學歷,并不比你的高。
另外,我和朋友都聽說過外教的國籍問題。中國人看到白人,往往就默認ta來自英美國家。殊不知,ta可能來自波蘭,或者烏克蘭,又或者是俄羅斯!如果你糾結于“純正的發音”,外教的國籍很可能變成你的心病;如果你已釋懷,那么,為什么你自己不能做那個“外教”呢?
總之,“家庭”是英語啟蒙的主陣營,放棄了這個主陣營,無論是從金錢上,還是從成效上,你橫豎都是一個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