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度假旅游產品PC網頁端的對比分析
報告日期:2016.07.21
報告框架:
一、行業市場分析
1.行業信息概覽
隨著中國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和對旅游休閑的重視程度大幅增加,居民對旅游出行的需求迅速增長。初步測算:2015年全年我國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超過4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13萬億元。其中國內旅游人數達40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3.4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3.1%,居民出游率達到2.98次。
而2016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也提出2016年全國旅游業發展預期目標:國內旅游43.8億人次,增長9.5%;旅游入出境2.63億人次,增長5%,其中入境1.37億人次,增長2.5%;出境1.26億人次,增長8%。國內旅游收入3.8萬億元,增長11%。國際旅游收入1210億美元,增長6.5%;旅游總收入4.55萬億元,增長10%。旅游投資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旅游直接就業2816萬人,直接和間接就業合計7943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3%。
2.市場狀況
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在線度假旅游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旅游業市場規模達到4737.7億人民幣,占中國旅游業總收入的11.5%,中國旅游業邁入互聯網化新階段。
在線旅游產業主要由在線度假旅游、在線交通預訂與在線住宿預訂構成。其中,在線度假旅游作為2015年交易規模增幅最高的在線旅游細分市場,其蓬勃發展首先依托于國內旅游服務業整體的繁榮,政府政策扶持、旅游服務商資源整合能力提高、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等因素共同促進了度假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另外,隨著信息社會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代理商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得以在目的地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系,為該市場提供了新的價值。在線旅游度假服務豐富的產品種類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其便利性、高效性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3.競品選擇說明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旅游行業監測報告》,途牛、攜程、同程和驢媽媽處于2015年在線度假旅游市場的上游。
故本文將對OTA行業領先者——途牛、攜程、同程及驢媽媽進行競品分析。
二、產品定位
三、用戶分析
通過百度指數中的頻數趨勢分析,可以發現,用戶在工作日搜索頻度高于周末,說明很多用戶習慣于在工作日制定周末度假的行程,在攜程的搜索趨勢中尤其明顯。(此為筆者猜測,且部分其他種類關鍵詞在PC網頁端搜索頻數也呈現工作日明顯高于周末的情形)
通過百度指數中的地域分布分析,各OTA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及二線城市,且攜程在各城市均占據絕對優勢。
通過百度指數中的人群屬性分析,可以發現,所搜OTA關鍵詞的用戶集中在20~29歲以及30~39歲年齡段,且男性搜索比率略高于女性搜索比率。
四、功能對比
1.功能范圍對比(表格未列出全部功能)
可以看出攜程的功能最為全面,而驢媽媽還需要考慮添加功能。各OTA主要功能相似。
2.特色功能
途牛:站點地圖
作為功能繁多的OTA,途牛設置了站點地圖,著實方便了看得眼花繚亂的用戶使用,不過位于頁面的右上角,并不明顯。
攜程:短租
因為有很多用戶在外出旅游并不是兩三天,而是以星期計數,這使得酒店住房不經濟,攜程抓住了這部分用戶的痛點,推出短租,但目前只有海外短租。可以考慮添加國內短租。
攜程:瀏覽歷史
在用戶暫無唯一確定的旅游目的地時,在對不同景點進行瀏覽的歷史得到記錄,便于比較和二次消費時選擇。
五、用戶體驗分析
1.首頁導航欄對比
從OTA的首頁導航欄可以看出,景點門票預訂、機票火車票預訂、酒店預訂都是基本功能,也分別屬于在線度假旅游、在線交通預訂、在線住宿預訂,正是在線旅游產業的主要分類。金融作為商業手段、攻略作為增強用戶粘性手段也被列為基本功能。
“跟團游”和“自助游”屬于在線度假旅游的不同出游方式,“周邊游”、“國內游”和“境外游”屬于在線度假旅游的不同出游范圍,出游方式和出游范圍互相交叉。四家OTA對首頁導航欄的分類有不同見解。途牛將“跟團游”和“自助游”放置在導航欄的一級菜單,“周邊游”、“國內游”和“境外游”放置在對應的二級菜單;同程和驢媽媽將“周邊游”、“國內游”和“境外游”放置在導航欄的一級菜單,將“跟團游”和“自助游”放置在對應的二級菜單;而攜程則將五個細分類直接置于“旅游”的子菜單,避免交叉。
途牛將簽證和WiFi租用同時置于自助游和出游服務菜單下,顯得稍微有些繁瑣。
攜程為在境外游為領先者,不僅可以切換語言,還在導航欄下方另加一條境外游相關所有功能的導航欄。
驢媽媽目前暫時沒有汽車票預訂功能,但個人推測近期內也會上線汽車票預訂功能。
2.有旅游目的地的門票預訂流程分析
因產品功能有很多,而門票預訂功能為在線度假旅游的核心功能,故選取景點門票預訂功能的流程,以“蘇州樂園”為旅游目的地,對未登錄用戶預訂景點門票流程中部分功能和問題進行分析。
a.首頁
筆者將浮于banner的窗口稱為條件查詢列表窗口,暫時沒有找到官方名稱。條件查詢列表窗口具有導航功能,在網站功能較多時候能夠幫助用戶快速準確地跳轉需要的頁面。
【條件查詢列表窗口首選項】:途牛優先顯示旅游目的地關鍵詞列表;攜程顯示酒店查詢;同程為旅游目的地查詢;驢媽媽為跟團游的目的地查詢。分別體現出各OTA的業務重點。
【條件查詢列表】:同程的“條件查詢列表”與“導航欄”的前幾項重合;攜程的自由行和旅游略微有重合;驢媽媽將不同出游方式放置在導航欄,不同出游范圍放置在條件查詢列表,更方便用戶進行選擇。
【搜索框】:途牛、攜程和同程保留搜索框;驢媽媽直接去除了首頁的搜索框,中間空白區域顯得有些突兀。但結合用戶一般直接使用導航欄或者浮于banner的條件查詢列表窗口先投影再選擇的習慣,去掉首頁的搜索框也并不影響用戶使用。(此處用戶習慣為根據周圍人群總結,并將在近期內進行具體調研)
〖用戶操作〗:未登錄用戶在有目的地情況下預訂門票時,直接在首頁搜索目的地并不一定能得到門票信息,故用戶流程一般為先點擊“景點門票”菜單。
b.“景點門票”子頁
【頂部廣告】:同程的頂部廣告沒有關閉按鈕,且大塊鮮艷色彩撞色,可能引起用戶不適。
【搜索框】:同程將原本在首頁的品牌logo旁邊的搜索框移至導航欄下方,原位置大塊空缺,略顯突兀。且加上頂部廣告,用戶視覺必須下拉頁面才能看到完整頁面信息。
〖用戶操作〗:在門票子頁,輸入景點名稱進行搜索。
c.搜索結果頁面
(驢媽媽頂部篇幅過多,不得不下拉頁面才能顯示到票種預訂界面,故沒有截圖到品牌logo。)
【面包屑導航欄】:途牛將整站的功能連接,并更改導航欄為相關功能;攜程和同程根據用戶操作類別步驟記錄面包屑;驢媽媽在搜索步驟不提供面包屑導航欄,但也更改了導航欄,并將相關功能的具體數量顯示在導航欄。
〖用戶操作〗:在該頁面尋找正確的景點,點擊查看景點門票詳情。
d.門票詳情
【面包屑導航欄】:途牛更改面包屑導航為當前頁面所屬分類,四個OTA都采用了先功能再地域的面包屑導航,方便用戶更改地域。
【排版】:途牛頁面左側留白太多,而中間和右邊信息過重,顯得不太均衡。
【banner輪播】:途牛未使用banner輪播功能將所有圖片均堆疊在圖片展示區域,通過鼠標移入觸發顯示大圖事件;同程未配置圖片切換按鈕,且圖片在輪播時沒有顯示完整。
【用戶點評】:途牛引用用戶點評時顯示了評論時間,但年代有些久遠,且未能完全引用部分被生硬打斷,未設置可查看更多用戶點評的明顯標志;同程可在當前頁面通過選擇上一條、下一條來查看少量其他的用戶點評,且可以自動輪播用戶點評;驢媽媽可在當前頁面通過選擇上一條、下一條來查看少量其他的用戶點評。攜程、同程和驢媽媽未顯示用戶點評時間,但推測該模塊不會定期更新。
【加入對比】:途牛在側邊欄添加了加入對比功能,但并沒有顯示出如何加入對比。
〖用戶操作〗:向下拉頁面,門票預訂價格對比。
e.預訂票種類
(從上至下依次為:途牛、攜程、同程、驢媽媽)
【門票名稱】:途牛的門票名稱顯得有些雜亂,且沒有攜程、同程和驢媽媽的細分類(成人票、兒童票)。
【提前預訂時間】:途牛在“門票名稱”中添加了“提前預定時間”的說明,但不明確;攜程和同程均單列一項“提前預定時間”,一目了然;驢媽媽在有限制提前預定時間的“門票名稱”后面添加“提前預定時間”。
【購物車】:途牛添加了購物車功能,使用戶可以將不確定的項目作保留和對比,也能夠促進二次消費。
〖用戶操作〗:選擇相應票種,點擊對應票種的預訂按鈕后,跳轉至預訂訂單頁面填寫預訂信息。
f.訂單信息填寫頁
(為完整顯示訂單填寫頁,將整個頁面截圖)
【操作步驟提示】:途牛、攜程、驢媽媽均為“填寫訂單→支付→預訂成功”三步,同程為“選擇景區→填寫訂單→預訂成功”,忽略了“支付”操作,與實際操作不符,影響用戶體驗。
【預訂須知】:途牛將“預訂須知”全部顯示,使得用戶加強了對前提和條款的重視程度,以避免后續可能發生的糾紛,并且“預訂須知”可折疊,但未對不同票種的“預訂須知”進行分類,使得該項篇幅較長;攜程未將預訂須知放置在訂單頁;同程訂單頁的“預訂須知”不可折疊;驢媽媽將部分“預訂須知”放置在頁面底端,并可點擊查看更多。
【出游日期】:途牛在用戶漏填“出游日期”直接提交時,頁面移動到“出游日期”的下方,用戶并不能直接注意到未填寫出游日期;攜程直接顯示日期選擇窗口,避免用戶忘記選擇。
〖用戶操作〗:完成訂單信息的填寫,點擊“支付”。
g.支付方式選擇頁
【操作步驟提示】:“支付”為整個訂單流程的第2步,但途牛、攜程和同程均沒有保留該操作步驟提示,驢媽媽顯示正在第2步“支付”。
【訂單詳情】:途牛沒有顯示訂單詳情的選項,只有點擊下拉列表可以查看到訂單號,但使用下拉列表明顯不符合使用;攜程也沒有顯示訂單詳情的選項,但提供了“返回修改訂單”功能核對訂單信息;同程和驢媽媽可查看訂單詳情。
【付款時限】:途牛的“付款時限”為48小時內;攜程未顯示“付款時限”,但當實際超時時用戶再去支付會提示出錯;同程的“付款時限”為30分鐘內;驢媽媽的“付款時限”為12小時55分鐘內。相比較而言途牛的付款期限壓力較小。
【支付方式】:驢媽媽添加了自平臺的分期支付。
【修改訂單】:攜程添加了“返回修改訂單”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在完成付款之前及時核對并修改出行信息。
〖用戶操作〗:選擇支付方式進行支付。
后續為完成支付,可返回支付方式選擇頁面確認“已支付完成”。
六、歸納和結論
在進行競品分析時發現了很多各OTA網站架構值得令人稱道的方面,把握住了用戶的需求,但也發現了些許不足。雖然移動端發展迅猛,但在進行產品或者商品比較時候,還是PC網頁端對比會更方便和直觀。因此也需要再改善PC網頁端用戶體驗。
在進行首頁導航欄設計分析時,發現途牛對導航欄的菜單功能考慮可能略有不周,交叉的功能未能妥善放置,此處用戶體驗不佳。
在模擬進行門票訂購時,發現各OTA均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用戶評論不會及時更新。也發現了各OTA領先于其它實現的功能,如途牛的購物車和加入對比,攜程的返回修改定訂單,驢媽媽的自平臺分期。
個人建議:①在首頁的導航欄進行設置時,盡量考慮避免一二級菜單交叉選項重復出現;
②在首頁,導航欄和條件查詢窗口提供的菜單應盡量不高度重合,避免使用戶在本就信息繁雜的首頁無從下手;
③操作步驟提示應在下單的每一步都顯示;
④在用戶確認訂單信息或支付之前,溫和地提示用戶仔細閱讀一遍預訂須知,避免后期糾紛;
各OTA網站各有千秋,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市場占有率也不僅僅是靠頁面的交互設計,與其背后的服務,提供的選項質量,價格的高低,也有很大關系。因素較多,無法覆蓋全面。設計產品及對產品功能進行添加時應多方面考慮與權衡。
以上僅為從產品角度分析,運營角度分析暫未完成。學疏才淺,有考慮不周之處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