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英)格雷戈·麥吉沃恩(GregMcKeown)。他被譽為“21世紀的史蒂芬·柯維”,作為一名精要主義的提出者、倡導者和領導者,致力于幫助個人和企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服務的客戶包括Apple、Google、Facebook、Twitter、Pixar、Adobe等多家世界公司。
這本書介紹了精要主義的思考模式,幫助人們如何專注于重要而少數的事件,應對擁擠不堪的工作與生活,過上有目的、有意義的人生。
什么是精要主義的核心思考模式?
就是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該做的、與目標有關的重要而意義的事上。需從選擇、甄別、取舍上下功夫。
第一,選擇。我們的人生充滿各種選擇。大到人生目標,小到晚餐吃啥,都需要選擇。因為可選擇太多,如何選擇才變得重要。
第二,甄別。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干擾太多。如何辨別對自己有意義的事件、讓自己始終處于清醒的狀態,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本領。
第三,取舍。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我要什么決定了我要放棄什么。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事無巨細。抓住重要而有意義的事,舍棄那些對目標不重要的所有干擾。
如何養成精要主義的思考模式呢?
作者從三個方面闡明了具體做法:探索、排除和執行。
第一,探索: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事。
其一,留出時間思考和探索。留白,放空大腦,保證靜心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經常是把自己的時間排得慢慢的,穿梭于各種凌亂和繁雜中,沒有時間和精力思考我究竟需要什么。
其二,把握問題的本質。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充斥于各種信息中,受限于事情的表面現象,而丟失了真正重要的核心部分。追根溯源,聚焦問題,才能找到問題的本質,看清問題的真相。
其三,用更嚴格、更明確的標準來做判斷,放棄看起來不錯的選擇,等待最好的機會。秉承自己的標準和原則,不是確定的yes,就是一個大大的no。
第二,排除:放棄不重要的事。
其一,確立明確而有意義的精要目標。用英國首相解決上網問題的案例闡述了具體明確可執行目標的重要。
其二,學會優雅地拒絕別人。我們常常礙于情面,或迷惑于表面現象,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沒有標準和原則。任何人、任何事都欣然接受或應諾,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造成了很大負擔。同時,我們沒有邊界、沒有原則的接受反而得不到尊重,失去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其三,及時止損,不要陷入沉沒成本的陷阱。我們明明知道一件事情持續堅持沒有任何結果,但心理上不接受,僥幸心理驅使我們繼續等待堅持,結果一事無成。及時止損,減少沉沒成本的是審時度勢下的重要決定。
第三,執行:該怎么做有意義的事呢?
其一,充分準備。做好準備是對事件、對自己的尊重,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提前考慮好各種結果,未雨綢繆。
其二,搞清楚薄弱環節。查清阻礙目標完成的干擾因素,比如網絡、電話、工作伙伴的干擾等,可以提前避免,切斷干擾源,專注于自己的目標。
其三,形成常規,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但習慣養成后帶來的收益就是持續高回報的。
總結: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第一,一定要去尋找那些重要而有意義的事,不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不重要而無意義的事情上,虛度光陰。第二,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與自己相處,與世界共鳴。如《安靜的力量》所言,不被紛繁復雜的世界所干擾,始終追尋內心的那份安靜。第三,行動力,是我們實現目標的唯一辦法。《做,就對了》告訴我們,成功不是想出來的,不是規劃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每天一小步,做出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