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劉安娜160723
就算你做不好,也不代表你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也許只是你的“方法”不對。——齋藤孝
在《學會學習》的第一章讀到這一句,我心里充滿了欣慰。這句話給出了一個希望,也是這本書的意義,那就是通過學習16位偉人的學習方法,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不斷改進,盡管最后很可能不會成為偉人,但至少,成為一個比昨天的自己更棒的普通人。
每個人,尤其是成年以后,都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而且顯而易見,人與人不同,因此,成年以后我們更需要輕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學習方法。這就需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例如我就絕對是個early bird(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喜歡清晨起來工作、閱讀、運動都OK,在清晨我精力最充沛,頭腦也最敏捷;但我的很多朋友是夜貓子,越到夜晚,他們就越活躍,思想也更靈活。每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的精力曲線來安排計劃,最大化效率。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后,堅持使用這種方法,不斷學習,就能實現突破。但學習方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需要多年的摸索和總結,以及向會學習的人學習,這本書詳細講述了16位偉人(這個偉人不是指的政治上的,而是指學習上的偉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原創的學習方法,包括作者齋藤孝自己的9種快速學習法(本質類似,手段不同),書里一共有25種學習方法可以供我們學習。或者我們可以從幾種學習方法中摘出適合自己的,糅合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一
這些關于學習的ideas,你知道嗎?
作者齋藤孝提出“不擅長是因為方法不對”的觀點源于他自己學習樂器的經歷,他小時候從基礎練習開始學習樂器,覺得枯燥乏味,最后中途放棄,一直認為只有能耐住這種枯燥練習才能學會演奏樂器。而他年近半百重拾樂器,反而通過“盡快學會演奏自己喜歡的曲目”的學習方法從中找到了樂趣,進步飛快。由此,他發現:
沒有“不適合學習的人”,你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像我自己,一直都是所謂的“啞巴英語”,覺得英語學起來無比艱難卻不見成效,考試和四六級也只是勉強過關,是大學畢業后一口氣看完了全十季的《老友記》而實現了聽力的突破的,仿佛耳朵被打開了。而耳朵被打開以后,接受的信息就更多了,直到某一天終于開始說英語了。由此,對我來說,這種方法更合適,這能更快的掌握“可以用的英語”,從此激發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學英語到根本停不下來。
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我們想象的重要得多。如果是不適合的學習方法,會讓我們排斥學習,在“我應該學習”和“學不下去”之間來回拉扯,而一個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就能消除這種排斥情緒,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不管是因為“需要”還是“喜歡”,一定要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就像學英語,是為了投身某種事業,還是為了拿到某個證書,或者是為了能順暢交流,目標明確才能找到契合的方法。總有一天會用得上的想法是靠不住的,沒有目標的學習就會難以為繼。
二
十六位偉人的原創學習法
01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95歲時仍在堅持學習,他每年都會給自己出一個題目,集中三個月進行學習,每三年還會制定一個大的計劃,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這有點類似于主題閱讀的思想,就是“主題學習”,這簡直太機智了,平時我們憑著自己的興趣,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就像我在coursera(在線教育網站)上零零碎碎學的幾門課程一樣,雖然好像學到了東西,但其實并沒有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要想保持學習的緊迫感,必須制定目標與期限。
從這個角度看,6個月學會一門外語也是很科學的方法,因為有了目標和期限,所以必須制定可行的計劃,每天都投入一定的時間,更快速高效的實現一萬小時刻意練習。
02
本田宗一郎(本田的創始人)的風格則是:
不是為了掌握新知識而學習,而是先決定好要學什么,再開始行動。
這是在他決定投身活塞環制造事業時的學習理念,為了學習如何更好的制造活塞環,他直接找到濱松高等工業學校學習,之后又去了東京帝大學習。
這種學習路徑和《筑巢記》(書評點這里)作者巖崎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巖崎希望開辦一家實木家具店,因此而進入學校學習,并先后到兩家實木家具店學習,又去了他們的海外辦事處全面了解開辦打理實木家具店的全部流程。這是典型的成年人學習方法,離開學校以后,我們會有自己的發展路線,在前進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惑,需要針對性的學習,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掌握所有新知識。
03
歌德精通繪畫、彈琴,還精通除了母語德語之外的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震驚炸了!),但他采用一種“限定自己只使用德語寫作”的學習方法,其他語言都只是幫他獲取周邊信息,洞察身邊事物的工具。
鍛煉洞察力的時候,切記不能限制資源。作為個體“行動”的時候,要學會限定一個方向,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與眾不同。
正如最近盛行的“長板理論”,與短板理論相對的是,個體或者機構必須具備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才能脫穎而出。
04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記錄了對長跑的看法、有時出現的身體變化以及對此的感受。
不僅是寫作與跑馬拉松,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在了解自己性格、身體特點的前提下不斷進行鍛煉,才能做到持之以恒。
村上春樹就是因為長期伏案寫作,身體不好才開始跑步的,一跑就是20多年,不僅參加各種馬拉松大賽,甚至會堅持跑完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好的體力成為了他長期寫作,源源不斷的靈感輸出的腦力勞動的支撐。
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選擇方法、持續鍛煉,也可以用在身體管理的領域。例如,最近很流行的Keep運動軟件,跟著里面的健身課程完成達到健身的效果,我就覺得很不適應,因為里面的運動課程通常一組包含15 – 20個動作,想想就覺得很麻煩。我喜歡簡單的方法,所以更喜歡跳健身舞蹈,或者原地跑步,蹬橢圓機以及打羽毛球這樣的有氧運動。
以上是16位學習型偉人原創學習法中我比較喜歡、覺得自己用得上的4款,還有其他12款學習方法需要自行閱讀了解啦。
三
齋藤式速效學習法
01
一氣呵成學習法
這種方法是齋藤在教中學生英語時發現的,告訴學生英語的一些基本規則,直接讓一年級學生讀英文課本,當然是選用非常初級的課本,故事也比較簡單,所以即便遇到了不認識的單詞也可以猜出意思。
就算不懂也要堅持讀到最后。大人同樣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先試著讀完一個自己知道或自己感興趣的故事。
這個方法和透析英語的閱讀原著提升詞匯量的方法有相似的本質,都是通過大量的接觸,消除陌生感。伍君儀伍教練創辦的透析英語注重通過享受閱讀的樂趣來學習單詞,采用的是自適應生詞透析法,從適合自己目前水平的讀物讀起,每隔一個生詞查詞典并存入單詞本,每天復習一遍之前7天儲存的單詞。
這種學習法以一個“英語原著7天閱讀計劃”開始,每天都要讀10000詞,有些難度較低的英文原著恰好一萬詞左右,就可以一天讀一本,例如我今早用了77分鐘一口氣讀完的《誰動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因為難度不高,里面大概只有不到10個生詞,絲毫不影響閱讀的快樂,我也可以通過讀故事充分掌握這些生詞。
02
集中學習法
這種學習法是基于“跑步時如果突破了某個界限就會越跑越輕松”的這種情況而發展來的,將這種輕松的階段稱之為進入了巔峰狀態,我理解就是最近熱門的概念“心流”吧。
要訣是不能拖拉,要事先規定好一個期限,然后集中精力展開學習。期限在兩周左右比較妥當。
集中精力學習,有助于在規定期限內達到巔峰狀態,以高于平時效率的狀態實現學習目的。這種學習法也可以用于讀書,例如找來10本尼采的書不停地看。這也像之前介紹的寫專業報告的讀書法,讀報告相關的10本書,從中找到支持或反對的觀點;或者主題學習法,根據學習主題搜尋20 – 30本書,從中建立起主題的知識體系。
其他還有7款齋藤式速成學習法,可以用于短期的提升。無論是活用白紙、身臨其境還是利用剪報建立自己的新聞追蹤檔案,都有不同的應用價值。我們不僅要學習這些方法,可以審時度勢的應用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或情境,也要學習這些偉人的學習態度。學習不是一個苦差事,只要你找對了方法,認真的呵護、對待TA,TA也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
-END-